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 > 移民感受

一路走来——我的移民生涯

www.sinoca.com 2014-01-09  三米


  三、找房子

  刘一家三口一大早就来了,依然开着那辆MINI VAN。

  四年没见了,见了面照例是激动的没有拥抱——我们中国人不兴那个。

  感叹时间过得快,朋友的女儿比我女儿大了六岁,上六年级,都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看到我女儿,很高兴,转头跟她妈妈说,

  “MAMI, SHIRLEY IS SO CUTE.”

  哦,原来加拿大夸小孩不是BEAUTIFUL 或是LOVELY,是CUTE。

  女儿也很高兴,孩子们就这样认识了。

  我对那辆MINI VAN很感兴趣,个头的确比一般的车要大,可以坐七个人,有三排,最后一排装在轨道上,可以折叠,还可以移动。

  刘冲我说,

  “现在新移民不多了,房子好找,不急,今天应该能搞定,我们先去吃早饭,想吃什么啊?”

  我说,

  “油条或是小笼包子,随便,什么都行。”

  刘和他老婆都笑了,

  “张,不一样了,多伦多没这个,我们去吃TIM HORTONS。”

  对TIM HORTONS吃的东西不感兴趣,奇怪老外喜欢吃那个甜不拉几的面包,不过店里很整齐,比国内的包子店干净不少,印象最深的是售货员拿面包(后来知道叫DONUTS)时都戴着一次性的手套,这个以前没见过——小笼包子是带笼子一起端过来的,油条我们在国内用筷子夹。

  刘的老婆随身带了一张最近的报纸,上面很多租房信息,有APARTMENT还有BASEMENT,上边已经做了不少记号,都是潜在的目标。

  决定先看便宜的BASEMENT,一个电话过去,确定人在家,我们出发了。

  车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跟他们瞎聊,

  “多伦多这鬼地方,倒真的是挺干净的,不过大街上怎么没人呢?”

  刘解释说,

  “今天是VICTORIA DAY,法定节日,长周末,很多人都出去玩了。”

  一边点头,一边琢磨,节假日城里好像应该人更多吧,国内周末逛街,都是人满为患,麦当劳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你得快点吃,桌子旁边就有人站在那儿端着盘子等着,总不好意思细嚼慢咽吧。

  告诉刘,我的眼睛好像比在国内的时候好了一点,远处的高楼不像以前模模糊糊的,可以看得很清晰,他说不是眼睛好了,是空气质量的原因。

  不一样的多伦多,给我的印象很不错,没有那种“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感觉。

  看了几个房子,总体不是很满意,地下室太深了,而且大都窗户很小,有些干脆就没有窗户。

  还有就是要穿过房东家的客厅,或是跟房东共用厨房,以前没有这个经验,和陌生人在一个桌上吃饭,总之感觉不爽。

  接着找,下午三点多,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

  就在SCARBOROUGH,穿过一个公园,就可以到丰华超市,房东是一对福建的夫妻,感觉人很不错。

  地下室的三分之一高出地面,窗户也比较大,前任房主,那个白人是把它当酒吧用的。

  重又装修后,被隔成两间,还装了个厨房,独立的,一个独立的卫生间,浴缸是红颜色的,老婆和女儿很喜欢。

  650块,包水电,就是它了。

  刘从他们家车库拿来事先给我们准备好的席梦思床垫,两张旧桌子,几把椅子。

  因为车子要还,于是马不停蹄又去约克大学从归国留学生那里买了旧沙发,旧自行车。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旧货市场花90块钱买了国内人都不用的286台式电脑。

  还有那个和VCR一体的20寸彩色电视机,我保证那个是老古董了,都什么年代了,还VCR呢,在中国都SUPER VCD了,盗版光盘满大街,便宜的很。

  无奈刘说,这里光盘贵得很,买不起,图书馆里可以借到录像带,不用花钱。

  以中国速度一天内搞定一切,总算是有个窝了,这些全都多亏了刘。

  吃饭,庆祝,谢谢了,哥们儿。

  四、很多东西要学

  接下来的几天,起得很早——睡不着觉。

  老婆孩子还在梦中,我就早早的爬起来了,拿张地图,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也没有目的地,纯粹瞎逛。

  除了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少看见人,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长得很胖的白人女子散步,年龄大概二十到四十岁,手里牵着一条哈巴狗,把整个人行道都占了。

  车子没有铃铛,看看绕不过去,又不想践踏草坪,于是下车来跟在她后边,被她察觉,回过头来白了我一眼,用手指着马路,嘴里好像是说我应该骑在马路上。

  太危险了吧,马路上车子开得那么快,看看周围没人,推着车子从草坪上绕了过去,心想,这人也真是的,怎么不让路啊?

  很多东西要办,不过没什么难度,值得一提的是在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时碰到的一个好心人。

  那天,我和老婆,孩子三个人排队等着办工卡,人很多。

  一个人走过来,用普通话跟我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叫PETER,在政府部门上班,帮我们填了所有的表格。

  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唠嗑,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加拿大的情况,像是牛奶金,教育基金什么的,告诉我们他老婆是这方面的专家。

  得知我老婆在国内弹琴,他很高兴,说他女儿弹钢琴,问我们能不能改天到他家里坐坐。

  在国内时就听说加拿大教孩子弹琴很贵,钢琴老师,或是陪练是个不错的工作,于是满口答应。

  第二天,PETER真的来了,一看就知道很有派头的那种,他开的真皮凌志车我是认识的,挺贵。

  他们家的房子更大,屋里墙上大大的油画,很有品味,尽管我不太懂那个东西。

  试了一下他们家的钢琴,我老婆说比国内我们家的好不少。

  更羡慕的,他老婆的办公室就在家里,办公桌很大,很气派,很加拿大,桌上的杯子里斜斜的插着两面国旗,和电影里美国总统的办公室极其相似。

  一同被邀请的还有一对上海来的夫妻,STEVEN和SHELLY,他们的孩子小,送回国内跟爷爷奶奶一起住。

  听他们讲,我们是低收入或没收入家庭,女儿可以拿到政府发的最高限额的牛奶金,每个月有三百多块钱,下个月就到——和朋友讲的一样。

  讲到找工作,好像不是传说中的那么难,上海的小夫妻都在上班,工资不高,8块还是有的,换成人民币比我老婆在国内挣得多。

  话题很自然的扯到了孩子身上,中国的父母当然是世上最好的父母,大都给孩子攒钱,供他们将来上大学。

  把钱存到教育基金上,政府会每年贴400块,很合算,上海那对小夫妻就给孩子买了,其实也不多,每个月存两百块,算到每天就更少,从孩子的牛奶金里拿出一部分就够了。

  PETER的老婆是政府教育基金的代理人,她已经做到金牌了,办公室里大大的证书可以作证。

  我记着朋友给我的忠告,尽管感觉有点对不住孩子,还是婉言谢绝了,我们需要钱买吃的,把超市里的价钱乘以六换成人民币,东西贵的不敢买。

  还是等有钱再说吧。

  没有当成PETER孩子的钢琴老师,不过认识了STEVEN他们,不久又一个机会来了。

  那天STEVEN和他的朋友开车来找我,说是去见一个美国常春藤大学毕业的教授,就住在SCARBOROUGH的一个高级公寓里,事业很成功,没准他或他的朋友可以帮我找到我专业方面的工作。

  满怀希望欣然前往。

  很高级的公寓,很大的房间,从窗户看下去就是高尔夫球场,很美。

  应该是成功人士才能买得起的房子。

  主人是美国某大学毕业的数学博士,茶几上放着一本书,叫《我的第一桶金》。

  我们谈的很多,原来数学博士是不做学问的,加拿大发财的机会太多,何必去做没出息的学问呢,关键的是如何捞到第一桶金,这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很想发财的我来说,这个诱惑是很大的,那个能帮我发财的产品就在教授的家里。

  我这时才注意到,他们家客厅的橱柜里摆着很多东西,我在国内见过的,类似安利的洗涤用品,希望转瞬间化成了泡影。

  不用朋友提醒,我知道这一桶金不属于我,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后来还去过类似但规模大的多的传销会,都是车接车送,他们的产品无外乎是号称圣水的中药或其他的魔水,站在台上现身说法的是曾经半身不遂和偏瘫的病人。

  我的四肢一直很健全,家里也没有这样的病人,这些发财的机会只好让它白白的溜掉了。

  渐渐的发现,在加拿大混,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发财对我来说不过是个梦。

  还是老老实实从语言开始学起吧,我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难得过美国海关 差点被吓尿
下一篇:网友自揭移民创业的辛酸苦辣 一晃7年我又回来了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