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蓝线是各国200海里划吗?
李令华:对,蓝线是按照海洋法划分的专属经济区。黄岩岛就在这里,咱只是拥有12海里领海。菲律宾大陆架在这里,所以咱们渔船、军舰也好,到黄岩岛必然会进入别人的专属经济区。不能光约束越南、菲律宾,不约束中国,大家都要按照这个问题办。
盛洪:我们划九段线的依据是什么?
李令华:没什么依据,就是1947年单方面宣布。
盛洪:没有其他国家承认?
李令华:没有承认。海洋划界我们必须按照国际规则,而不能说根据历史、本国穷富、本国人口,这都不是划界的依据。在我看来依据海洋法去做,南海沿岸各国人民、中国人民都拥有宽阔的水域。对于渔业发展、海底资源的开采都有足够的空间。我们邻居将来经济发展我们也会受益。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要有一个全局观。
南沙群岛的岛礁不能维持人类长期生活,根据公约只有12海里的领海,而不是现在我们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官方说法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这样太模糊了,附近多少海里都不说清楚。我们应该尊重联合国公约。由于南沙岛礁的法律地位低,不具备人类基于本岛生存的条件,所以我国不可能在南沙群岛确定领海基点,因此在南海南部不可能拥有宽广的专属经济区。
我们和越南的专属经济区重叠区域很大,浅黄色的那一片。但是越南在北部划界时比较理智,放弃了原来法国跟清朝政府划的历史线,当时江泽民主席主政的时候完成的北部湾划界,现在已经有十年多了,争议解决的效果很好。
我们官方从来没有对九段线正式的宣誓过。但是我国的各种教科书却把九段线当成了中国海洋边境线,所以导致民间把南海当成了我国一直拥有的领海。还有一些媒体,比如《环球时报》都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动不动就说要用军舰去打。我认为应该早日明确九段线的法律地位,不搞清楚将来很容易出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南沙群岛太分散了,星罗棋布的岛礁,而且人类根本无法依据其岛礁本身去生活。按照《海洋法公约》,南沙群岛不能划出专属经济区,西沙群岛也是。白龙尾岛、永兴岛、太平岛将来怎么划也是要根据公约来。
盛洪:您的观点是岛是归我们的,但是不能以此主张周边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李令华:对,就是这个道理。
张曙光:我们主张这个岛是我们的,菲律宾认为是他的,又在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我们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李令华:没有依据,依据就是所谓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张曙光:那就是其实没有依据。因为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没有实际控制这一区域,只是我们单方面宣布这一块是属于我们的。既然黄岩岛离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内,您为什么觉得我们可以将这个岛作为我们的“飞地”(和一国主体版图不接壤的海外领土)。
李令华:也不是所有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岛屿都属于沿岸国,比如加拿大附近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就属于法国。
何光沪:还有实际控制的问题,比如马尔维纳斯群岛实际英国控制,尊重实际控制。
张曙光:刚才说九段线是1947年我们国家划的。划这个东西有什么依据?
李令华:没有依据,那时候沿岸国家还没有独立呢,是中国单方面宣布的。我总结一下,我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海域重新分配,每个沿海国都有200海里大陆架,便于各国的海洋开发,使人类都走向富裕的道路。这应该成为我们和周边国家解决南海争端的依据。时殷弘教授
主持人 杨俊锋:谢谢李老师,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时殷弘教授。
时殷弘:南海问题早就出现了,但南海问题大凸显,成为我们周边外交中很大的问题,有其晚近的历史背景。就此而言,第一是美国在广义的东亚(大致为东北亚和东南亚和相关的主要的海洋地区即东海、黄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甚至再延展到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对华战略和外交方向,第二是个别东南亚国家与之相关的躁动。
从奥巴马上台以来,主要从2010年初到现在,在狭义的战略意义上,即首先与军事有关的意义上,美国对华基本战略方向已经历史性地落定,那就是钳制和“锁闭”一个中远程军力很可能强劲崛起的中国。同一个时期里,在本区域地缘政治意义上,美国主要围绕中国的基本外交方向,或者说它的东亚太平洋外交方向,也已经历史性地落定,根本内涵是与一个在东亚可能获得经久的外交影响优势的中国加紧竞争,并且减小这影响。换句话说,美国认为面对中国在东亚很可能获得总的外交优势的形势,立意加紧竞争,要和中国竞争朋友,而且争取缩小中国的区域外交影响阵地。战略方向、外交方向已经落定了。战略上总的来说是只允许中国有沿中国海岸外的很狭窄的海区战略空间,就此而言尽一切可能施行“锁闭”,同时稳步施加压力,间或时局紧张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行使威慑,一般时候“温文而雅”但坚定持续地作战略挤压。外交方面,奥巴马政府非常积极、很有干劲和大为灵巧地在广义的东亚作对华外交竞争,既在双边领域之中,也在多边框架之内。
2010年在河内,趁着东南亚国家中间海权意识特别敏锐的越南先与中国闹的局势,美国抛出一项前所未有的新的大政策,即针对中国,要求南海争端当事国通过由美国参与的多边框架处理争端,并且经过多边谈判解决争端;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发动了对南海问题的战略性的密集关注,一直到现在,还会继续到较远的未来。这个是非常大的事情。在个别东南亚国家看来,这等于是有了一项重大的“背书”,只要就南海岛屿和相关水域与中国吵闹、对立和争夺,就很有可能获得美国的同情、相当程度的外交声援和种种形式的战略奖赏,甚或有可能获得美国的间接军事支持。反过来对美国来说,这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躁动和对南海岛屿及相关水域的蚕食,提供了美国争取挤压和“锁闭”中国、增加中国对外关系困难、缩减中国东亚影响的一个“历史性机会”。这机会不是美国创造的,而是当地国家客观上提供的。若干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躁动除美国因素外,主要出自一系列总的来说多样和复杂的情势或背景:防范中国背景;资源追求背景;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海洋法背景;战略评估或揣测背景。
在此。专门要就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海洋法背景和战略评估或揣测背景再说几句。大众政治发展是本区域普遍现象,政治领导人搞对外关系越来越眼盯着国内民望。菲律宾的阿基诺三世所以挑事黄岩岛,当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的国内民望和选票;他在这一轮对华较量中实际上已经输了,但菲律宾公众大概大多仍认为他们的总统还是条“汉子”,菲律宾本来就大大弱于中国,但是仍然敢与中国闹,因而阿基诺三世即使这轮输了大概不会净失分。还有海洋法的背景,不管怎样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签署国,因而总的来说要遵守这项国际法;然而另一方面,国际法涵盖的不少事情仍然可以单方面解释,单方面执行,单方面宣布某些保留,甚或要求补充或局部修改。大多数国际公约总是有含糊之处,有含糊之处才会得到多个国家的赞同。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法的时候,不可能预见和看清一些未来的事态,而且那时中国没有多大的海军和海洋需要。现在看来,联合国海洋法对与中国争执南海的某些东南国家好处偏大,因而它们经常拿这说事。还有战略评估或揣测方面的背景:评估或揣测也许中国好对付,也许中国无论如何不会动武,但与此同时也担忧中国愈益强大,现在不恼则很可能以后机会渐消,同时揣摩让中国“得寸进尺”或许后患无穷。
与此同时还要强调一点。美国有“灵巧权势”(smartpower);什么叫灵巧权势?关键是灵巧:发现机会和积极利用机会;利用机会但不过分,是有节制地利用。美国对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争执和对立的东南亚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既是积极的,也是有节制的,特别是对菲律宾和越南。美国的有关乐章由两部分组成,是“两面协奏曲”;先奏前一部分及鼓励和支持,接着奏后一部分即施加节制,如此周而复始。什么是节制?保持令中国处于大的但低烈度的困难和麻烦之中,不允许紧张的争端被升级为中国与个别东南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和半盟国)之间的重大军事冲突,因为那有将美国卷入与中国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或者可能增强中国的区域军事权势或影响,并且损害美国在所有国家那里的战略可信性。如果把中国弄得大为上火,真要打仗,那么美国去干涉的话,对美国很重要的中美关系将大受伤害;但如果美国不去干涉,美国在其盟国和战略伙伴那里的可行性将大受损伤。假如考验到来的时候就溜号,那么连日本都会变心。所以在华盛顿看来,不能有大面积高烈度的军事冲突,因而要有节制。这样一来,美国确实对东南亚国家有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但同时也确实是有节制的鼓励和支持,等于美国演协奏曲,协奏曲有部分高调乐曲,在另一段时间如果太激化,就会弹另外一部分低沉的乐曲,不管在北京还是在马尼亚。
南海问题大凸显还有另外一些晚近历史背景,那就是美国有“软招”,中国有“刚性”。什么意思?美国政府要软硬兼施,以便“搞定”一个强劲崛起的中国,这是美国对华基本战略和基本策略的总体。硬指的是上面说的钳制、“锁闭”、挤压、威慑和竞争,软则是协调、局部退步、口惠、吹捧、哄骗等等,争取在硬措施的配合下将你搞定,使你在大方面、大问题和大方向上跟着我,总的来说服从我的领导和根本意愿。这与过去几年中国国内的一种倾向相配:期望华盛顿包容中国的第二大国地位,甚至为之做出必不可少的贡献(包括对中国的利益和荣誉来说的一切预期裨益),同时希望从中国自身大大增强了的力量导致的实力地位出发,也从与美国之间显赫的、首席两大国的关系出发,能够较严厉和更容易地处置周边的一批“麻烦制造者”;简言之,希望北京和华盛顿“共治”或“共同管理”东亚。至少,在中国国内的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与对付周边较小但多得多的“麻烦制造者”相比,对付最大但单一的“麻烦制造者”应当较为容易,并且更有可能实现,因为美国对中国已有较更合理的态度。如此,至少中国给予东亚邻国和与它们的关系的注意力减损,当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被给予压倒性的优先的时候,当它占去忙于国内事务的中国领导人可用于对外政策的大部分有限时间的时候。这可以说多少正中美国的下怀。此外,美国的“软招”还包括对中国部分公众之不满政府对东亚邻国的温和态势“坐享其成”;对中国政府的软硬皆“半桶水”态势和由此而来的政策困惑和波动“坐享其成”。
什么叫中国的“刚性”?中国的“刚性”就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法律立场九段线。中国政府不很愿意真正讲清楚九段线的基本法律涵义是什么,因为没有想清楚和界定清楚,包括它的所有或大部分法律、政治、外交和战略涵义,同时大概担心如果讲清楚了就会加剧形势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九段线本来就是比较刚性的;要讲法律就几乎都是刚性,特别是最根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官方甚至半官方的解释总的特点是较模糊。中国主权何在?南海是中国的:最近报纸上有这么一种讲法,不是官方的,官方不好异议。整个南海属于中国,全世界都不会同意。或者,几乎所有南海岛屿、岛礁以及它们临近的水域都是中国的:这个看来最接近中国政府的法律想法,但也不好官方宣布,因为似乎不怎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而且就此国际矛盾很大。到底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涵盖什么?目前缺乏真正和完全说清楚的条件。
无论如何,中国有比南海问题更大得多的总体战略环境和战略任务。南海问题本身很重要,同时它又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中的南海问题,需要尽可能将它置于中国的战略大局之中去考虑,去处理。在战略大局中,有个问题是我们最近几年的对外关系和外交上非常突出的。那就是不管出于多么多样和复杂的原因,中国周边对外关系状况最近几年恶化。与此同时,中国过去几年花了非常大精力的对美关系到现在为止也很复杂,虽有不少成功的地方,但同样有不少挫折或失望的地方。这两者之间有大联系:中美关系状况这几年的风波和负面动荡很大部分处于周边的半岛问题、日本问题、特别是南海问题等。所以,搞不好周边关系,就搞不好中美关系,但反过来讲大概不能说搞不好中美关系就搞不好周边关系。周边关系过去相对来说比现在好。争取把家门口的事情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搞得好些,在困难的情况下尽很大的努力力量搞得好些,即使假如世界上没有美国也该如此。应该遵循战略大局,搞好周边,经营亚洲,最终迫使美国接受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亚洲地位和作为世界强国的战略地位。
这个问题上还有国内大局,至少同样重要。要增进国内共识,增进国内团结,增进人民对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此相关防止我们周边环境和对外环境过度不良或恶化。有的时候讲法律讲哲学都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国的政治――亿万人的政治。仅为了国内团结和人民支持,也不能老是软,所以有的时候要有节制地坚决反击。邓小平讲搁置争议:从大道理说,搁置是必需的,争端总的来说在可预见的时期里没有可能解决,没有可能从争端到无争端,与此同时老是集中在解决不了的争端上去对抗和冲突不可取。然而,邓小平没有也难以料到争端会发展到那么广泛,那么频繁,给中国造成的困难那么大。他说我们让子孙后代解决,意思是30年、50年甚至更久以后,然而这现在看来不行,因为中国的发展和安全将太久地承受这太烦、太频甚或太重的负担。因而,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斗争和努力控制的同时,需要开始有一个思想准备,即不管条件多困难,具体措施多复杂,要加以争取较早地解决,即最后签署一些双边条约解决了。这很难很复杂,但是如果想想中国现在多大麻烦,但是如果想想中国现在多大麻烦,像南海问题不时闹、不时发作又不打仗,10年、20年、30年下去不合算,因而要争取加速解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