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岛村的张老先生对我回忆起打渔往事时,兴奋地唱起了号子。那是一种传统捕鱼方式,男人们合力往海中钉入一根巨大的木桩,将网挂在上面,鱼群会随着潮汐进入网中。钉木桩叫做“打橛”,必须统一指挥、齐心协力,大家一起唱打橛号子,歌声辽远空阔,透露出渺小的人战胜大海的悲壮、决心与自豪,久久萦绕天海之间。
这段回忆来自大鱼岛“渔业学大寨”时期,渔船归集体所有,打上鱼来统一销售,卖得的钱除了更新再造渔船,剩余的分给渔户。那时捕鱼的种类很多,许多鱼才几毛钱一斤,对虾一块钱一斤,按这个标准,每户每年五六百元的收入,并不算差。
土地农业中的集体化经营,由于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失败的道路时,海洋渔业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和困境。大鱼岛的改变发生在1999年,一场私有化的变革,使集体的渔船被拍卖给个人。
然而,渔业的改制与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全不同。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联产承包责任制按人数均分土地,保证了人人拥有生产资料,可以持续进行生产。渔业改制中,渔船只卖给了个别的渔户,而没有拍得渔船的渔民,将直接失去出海的权利。纵然有些渔户可以私人购买小船出海,但小船难以走远,近海渔业日益减产的状态,也让这部分人难有更多收益。中国沿海大多数渔民,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要么投巨资、买大船、出远海,要么转产上岸,是解决问题的两个办法。政府认为,鼓励转产,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从2002年起,中国的农业部就开始实施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想在5年内减船3万艘,约30万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可是,推进之路困难重重。接下来的5年里,报废渔船约1.4万艘,转产捕捞渔民约8万人,距离3万艘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调减下来的渔船大部分是小船、沉船和船龄长、生产差的中型木质船。不仅如此,由于农村种植业与渔业相比,效益更低,由此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渔业,加剧了过度捕捞,与工业国家渔民数量不断减少或保持稳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捕捞业从业人数不断攀升。
对每一个转产上岸的个人来说,岸上的一切都那么陌生。等待他们的,是养殖业、水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等等全新的行业――上岸的渔民,被直接而迅速地卷入一个城镇化过程,他们要么成为新行业的老板,从零做起,要么成为老板的雇员。在这个城镇化过程中,被大渔业集团雇佣成为船长,是当下条件中最衣食无虞不费力气的去向,而且,他们能在海中继续自己的老本行,不需要学习新的技能。
对大部分人来说,历史的潮流由个人的命运来承担,其艰难与痛楚岂止失去“家园”所能概括。上世纪渔民“打橛号子”歌声中的悲壮与自豪,将从此定格,不复重响。
出海去!出海去!
黄海造船厂里,工人正在为巨大的鱿鱼钓船体焊上立体的吃水线数字标记。鱿鱼钓属于大型远洋捕鱼船,因此在渔港并不容易碰到它们(上图)。
我在石岛的几天里,听到最传奇的一个词,是“鱿鱼钓”,每每人们说起这个词,都有一种遥远而羡慕的神情。这是一种船,我走遍石岛的渔港,没有见到一艘鱿鱼钓,后来才知道,当时仅有的一艘在黄海造船厂,正在组装还未下水。
因为所有的鱿鱼钓船都在很远的地方,我看不到。这是一种长六七十米的船,专门出远海,钓鱿鱼。所谓远海,就是进入公海。石岛的鱿鱼钓,去斐济、澳大利亚附近是最正常的航程,我听闻的最远抵达处,是东太平洋秘鲁沿岸的大型渔场。他们会进行海上交易,所以不急着返回出发地,一去至少一年才会回到石岛。
与近岸拖网渔船的捕获种类与捕获量相比,鱿鱼钓要洒脱得多。进入渔场后,鱿鱼钓会在夜晚,用灯光诱来鱿鱼,然后用特殊的钓线装置捕获鱿鱼。在西南太平洋,一艘鱿鱼钓的日均产量在3至6吨,在东太平洋是2至3吨。鱿鱼钓船员每月的底薪有10000元,加上提成,年薪最高可以达到20万。
不只在石岛,鱿鱼钓作为远洋船,是中国渔民进公海最常用的一种船。相似的远洋船,还有一种,是专门钓金枪鱼的,叫做金枪鱼延绳钓。
当近海无鱼的焦虑感压迫到每个人的生存时,鼓励买大船出远海,是政府继“转产上岸”之外的另一种措施。所谓大船,就是鱿鱼钓或金枪鱼钓。
巨大的海洋里有无限的鱼属于你们,有梦想有胆量就可以去。
多么诱人的前景。
大鱼岛的张老先生却对我讲过鱿鱼钓的另一种故事。集体渔船拍卖给个人之后,曾有十户无船渔民集资贷款,共同购买了一艘鱿鱼钓(如今即使上世纪80年代国外产的二手鱿鱼钓,报价也在250万美元左右),实现了出远海捕鱼,却被连年上涨的油价、船员薪酬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压垮,最终被迫卖船还债。这个故事现实地击碎了许多个体散户的出远海之梦。
大渔业集团由于资金运转无虞,并且享受了高额的燃油补贴,在出远海上占尽先机。然而,进入公海,真的像政府期望的那样,是进入无限的渔场吗?
游动的鱼,不是农场中的麦子――划分好土地后,这片土地上的麦子就归土地的所有者。公海里的鱼没有主人,各国的船进入公海,会发现他们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假定有两个渔民从一个共有的池塘中捕鱼,而且他们的捕捞能力相当。如果他们都选择早一点捕捞,由于池塘中的鱼没有长大,两人的得益分别是5、5,如果他们都选择晚一点捕捞,即让鱼长大点再捕,则两人的得益将变成8、8,如果一人选择早捕,而另一人选择晚捕,则早捕者的收益上升为10,而晚捕者的收益将变为 0。这就变成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宋立清《中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在一次博弈的情况下,虽然推迟捕捞可以增加每个渔民的获益水平,但在先捕先赢的竞争格局下,每个渔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一定都是早捕。
进入公海的渔民会看到,他们在中国近海看到的过度捕捞导致无鱼,这个过程在公海即将上演。
除了加大马力更加勤奋地捕鱼,他们几乎别无选择。因此,绿色和平海洋项目主任王海博先生在对我讲到这个问题时,对公海捕鱼,用了“夕阳产业”这个词。国际上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捕捞,开始采取各国限额的做法。出远海对于中国渔民来说,也仅仅成为一时的权宜之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