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的养贝人在清晨熹微的阳光中劳作。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养殖户要承受海水污染给养殖物带来的各种病害威胁,这些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一个重大污染事件有可能就会导致当年绝收。而养殖本身也会给近海带来污染。
黄海的贫瘠不是一天变成的。
人们发现,木船变成钢质渔船,渔船马力一点点变大时,捕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小。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家在黄海能捕到小黄鱼、带鱼、大头鳕鱼等等底层鱼类,80年代主要捕捉太平洋鲱、蓝点马鲛(鲅鱼)、鲐鱼这样的中上层鱼,1999年之后主要是鱼、竹荚鱼一类的小型鱼。不只黄海,中国的东海、南海遭遇了同样的经历:中国近海的鱼越来越少。
渔民们用更好更大的船,走得越来越远,韩国日本的领海附近,都曾是他们的抵达之处。中日、中韩的渔业协定划分专属经济区之后,给他们带来更大压力,只好冒险偷渔。对中国来说,近岸无鱼,会带来更多严重的问题,渔业纠纷只是其中一例。
早在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之前,中国自1995年起就在黄海、东海两大海区施行2个月到3个月的休渔期,并在1999年延展到南海。所谓的休渔期,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可是,近岸的鱼还是在逐年减少。休渔期的作用有多大?
每年休渔期所避开的时间,正是大部分鱼类繁殖、幼苗生长的时刻。休渔期一过,扫海式的捕捞立即开始。对大部分鱼来说,休渔期连片刻的美梦都算不上――第二年休渔期到来时,它们还没能成熟到繁育下一代,却很难躲过这年的扫海捕捞。只有类似鱼那样一年即成熟的鱼,在休渔制度下,有恢复种群的可能性。即便如此,鱼的数量也在一年年萎缩,逐渐被更小的玉筋鱼代替。
1979年,黄海捕鱼中,7年生的鱼占到不低的比例,随着捕获量年年上升,捕到的鱼越来越年幼,如今几乎全是当年生的小鱼。每年伏季休渔期间,渔业部门都会往黄海增殖放流,成千上万斤鱼苗基本上3个月就可以长大。但是,一开海,渔船就把海面铺满,不到两个星期,海里又被捞空了。即便在休渔期,鱼儿们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不是所有的渔船都在休息。
此时,有些大渔业集团又一次登场,表示对休渔毫无压力:他们能在一些特殊的许可之下,得到休渔期出海的权利。私人散户的渔船,如果能有一丝半点的特殊渠道,也可以顺利出海。
过度捕捞带来的其他破坏,也并非休渔期能够治疗。人们通常选择自己喜爱的经济鱼类,专项捕捞,这会切断海洋中的食物链,使鱼类种群发生变化,甚至根除一些地方种群。而各种捕鱼方式中,破坏力排名第一的是底拖网。底拖网在拖过海底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将生物、岩石和沉积物一同捕捞上来,并且搅动了松软底层的沉积物,使栖息在海底的生物窒息。在冷水珊瑚等一些高生物多样区经过的话,会直接将这里扫平,生态无法恢复。海南使用的一种桁拖网捕虾渔船,经行海域中,所有的鱼礁珊瑚都会被破坏,造成南海中无法复原的伤害。
虽然鱼越来越少,可是渔民们会发现,捞上来的水母越来越多。他们不喜欢水母,水母的含水量高,很压仓,又卖不了多少钱,只能当餐桌上的海蜇。过度捕捞要为水母的激增负责:过度捕捞使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减少;而另一个元凶――海洋污染使海水富营养化,又使水母的食物增加。过去渔船上如果捞上水母,船员们都会顺手扔掉,将来会不会有一天,他们捞上来的全是水母?
上岸以后会怎样?
岩那在渔业冷藏厂工作,20岁的他是佤族人,来自云南普洱的深山中。在冷藏厂有很多他的同伴。他们都黝黑瘦小,浑身脏臭,细看却非常年轻俊美,单纯茫然。深山是穷困的,渔港可以挣到微薄的钱,所以他们成帮结队地走出家乡,来做石岛当地人不愿意做的简单繁重且肮脏的工作。
即使祖上世代捕鱼,与出海的艰苦相比,年轻人们还是更愿意找一个稳定、轻松一点的工作。
在黄海造船厂的巨大车间,万吨巨轮的各种配件正在分头生产,工人们穿着蓝色工作服,三三两两地隐没在巨大的零件和机床后面。角落里,一个年轻男孩坐在机器后面,低头看书。我远远拍了他一张照片,恰巧当班的师傅走过,师傅就过去提醒他,不要看了。待师傅走了,我就去找男孩聊天。
他守着的车床,在制作一个大轮箍,叫做“船销衬套”,是套在万吨轮的尾轴上的一个套。他看起来健康、白净、厚实,姓车,才25岁,是本地人,在技校学电气,毕业就在工厂工作,租住工厂宿舍,一个月两千多工资,每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10点守着这台机器,原则上没有假期,谈恋爱的话要请假。我问他看的是什么书,他笑,不肯告诉我。我扭头去看,是一本纸页发黄的破旧杂志,大概是个文学杂志。我问他想过5年以后自己在做什么,他说没有。一个快乐的工友挤过来和我们说话。他姓牟,比车师傅还大一岁,但因为学车工时,上学少了一年,车师傅是高级技工,他是中级技工。但他对最高级的职称“技师”有些不以为然,显然不向往:“做到技师需要20年,工资才比我多50元!”我问他5年后会做什么,他摇头大笑:“5年后?谁知道这个厂还有没有,走一步看一步嘛。”
人们总是关注那些精英们在想什么,经历了什么,时代有没有如他们所愿的发展,可是,专科生这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没有人去问,他们想得到什么,他们是不是过得惯这样的生活。在老辈人眼里,黄海造船厂是个荣誉,也是工作稳定的保障。我遇到两位小师傅的老班长,他在这里工作了20年,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个相当好的船厂,“烟台跑大连的大客轮,都是这里造的。”
4点半,下班铃声响彻厂区,远处赤山上的巨大明神坐在夕阳边,看下班的工人们云涌而出。我还看到,一个女孩子跳着搭上一个男孩的肩,在人群中消失不见。船厂的厂房上,最醒目的大字在码头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敬业爱岗苦练本领,优质高产再上台阶。
对于老辈出海人来说,即使不怕艰苦,面对日益减产的海面,也要考虑上岸。没有专业技能,上岸之路更加漫长与艰难。
石岛周围有许多渔村,背山面海,没有土地。居民们吃到口中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都来自购买,而不是自己耕种。对他们来说,大海是劳动对象,渔船是劳动资料,两者相加,才是最完整的生活来源。这也是中国大部分沿岸渔民的生活写照。如今,海洋变得贫瘠,近岸渔业萎缩,生产资料重新组合变化,使他们的生活也重新洗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