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从小被压迫的生活经历而开始关注性和性别研究的方刚,开办了首个“男德班”。虽然只招到两人但他觉得重在理念倡导。他说男性气质不只阳刚、霸权一种,男性需反思并改变做个“暖男”。他认为性人权高于道德,通奸、出轨和换偶都是人性,不能简单归为犯罪。
“男德班”招上两个学员 完全超乎预期
问:十一期间,您在北京办了一个“男德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听起来会让人很快想到去年火极一时的“女德班”。
方刚: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不是叫这个名字,你会来吗?
问:您为什么要办“男德班”?
方刚:大部分人认为,男性就是性别不平等机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性别平等运动中,你要做的就是检讨、改变。但男人一定要阳刚,一定要事业成功,一定要主宰支配,一定要大男子汉,一定要性格、能力强,这些标准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不是压迫吗?
我们就是要告诉男人,首先要反思你的男性气质,意识到传统男性气质对你有哪些压迫?那些压迫给你、你的伴侣、孩子带来什么伤害?我们虽然教带孩子、做家务,但我们最关注的是理念。对自身有了反思,男性才能真正参与到性别平等中来。
我在微博上吆喝了两个多月,17名学员中仅有两人是缴费报名,其余都是白丝带志愿者。
问:“白丝带”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方刚:我自己做性别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儿是关于男性的研究,在中国在整个性别研究界都是完全空白的。现在除白丝带之外在中国做性别平等参与的男性非常少。
2010年我办了“白丝带”热线,2013年成立了“白丝带”志愿者网络。
“白丝带”是从加拿大“舶来”到中国的民间组织,主要从事针对性别暴力施暴者、受暴者、目击者的热线咨询、团体辅导,同时进行反暴力学术研究、社会倡导等活动。
问:您有没有注意发布招生的微博下面的网友评论都是什么内容?
方刚:根据网名和头像判断男女网友的话,男网友留言时多有不屑或质疑,比如说“这还用学?男子有财全交妻就OK了”、“中国女人只要好好洗衣做饭生孩子就行了,男人们想干啥而且怎么做都是对的......给男人开什么培训班啊,难道不是该给女人开么?”,而少数支持者则大呼“希望方老师能帮忙治一治直男癌”、“男德班应该改名为男神班!”
不过这些都在我意料之中。
问:开班前您的预期是多少学员?
方刚:我想的是一个也招不上来,所以有两名缴费的学员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如果那么好招,就不需要办这个班了。
媒体评论文章大多偏否定才是最大挫败感
问:您所说的传统男性气质不止局限于中国男人吧?
方刚:世界上各种工业社会需要的男人气质都是这样。在西方来说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男性参与有了很大改变。
所以我们要在中国做改变,招上来算成功,招不上来纯当倡导,目的就是更新理念并传达出去。
“男德班”的叫法其实是为了引起媒体关注,但实际上开班前媒体的报道也并没有带来学员。
后来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些赞助,这个班最终办成了。我还招来了15个白丝带网志愿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宣传倡导。
但让我挫败的是网站、报纸的评论文章,这半个月里有近20家媒体发表评论,正面肯定的目前为止只有两家,剩下的都是否定。
问:媒体评论文章否定的观点是什么?
方刚:有一种少数观点是男人本来就该大男子汉。
多数观点是男人培养要从小培养、社会培养、制度培养、社会舆论倡导培养,不是“男德班”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三天能培养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否定的评论的声音?我觉得这些评论的作者清一色是男性。当然另外两篇写正面支持的文章也可能是男性,因为男性当中也有一些性别平等思想。但主流男性,尤其是有话语权的男性,更反映出男性的社会性别意识现状,也更需要所谓的“男德班”。
全世界妇女的解放运动进行了200多年,性别平等仍然没有实现,男性角色的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完成,当然也不是三天完成的,要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努力。
男性角色改变会带来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
问:男性角色改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改变,能否举个国外的案例?
方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瑞典。瑞典上世纪70年代社会民主党开始执政,左派想推男女平等,其中有个举措就是政府出钱鼓励男人歇侍产假,开始实行时没有男人歇。瑞典政府便推动了一个“男德班”。
到了2000年初,瑞典90%多的男人都会歇侍产假,50%左右的男人歇后面男女互选的产假。
瑞典现在是全世界性别平等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大量女性参政议政,这在30年前是没有的。
男性的改变带来了女性的改变,带来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之相伴的是性别歧视、性骚扰、性暴力急剧降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