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复旦投毒案免死信签名者:薄谷开来投毒才死缓(图)

www.sinoca.com 2014-05-15  南方周末


  困惑

  事件仍在发酵,就连其中普通的签字者,也感觉无法置身事外。

  起初,张昆在朋友圈里转发复旦新闻馆的《痛心》一文,指责文章作者“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并发布微博,呼吁“无良媒体请不要为了种种目的断章取义”。很快,不同意见逼近了身边,争论发生在他和朋友之间。

  “你们就不该签。”当他向一位朋友吐槽舆论时,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理解,对方不仅认为这封信对复旦声誉造成了影响,并且从理念上不认同他们的行为,“我就觉得杀人这种事情无法原谅,凭什么原谅?原谅了你,那被你杀死的人呢?”

  “走的人已经成为事实了啊,改变不了。现在至少他还活着,我们希望他还有救。”张昆辩驳。

  “那凭什么他有救,被他杀死的人没有救;他是坏人要有救,无辜的人反倒没救?”朋友反问。

  困惑也出现在刘可脑袋里。翻开网上的评论,一边倒地指责复旦学生。“当时我就懵了,跟室友们讨论了一晚上,我们的行为到底符不符合伦理标准。”

  尽管两位室友的专业都与法学有关,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却并不一致。一个认为林森浩的行为对社会影响严重,理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如果换作她,不会在请求信上签字;另一个则觉得法院可判死缓,不反对刘可签字,刘可因此稍感安慰。

  不过,她同样免不了要在社交媒体上面对朋友们的疑问。她对一位友人解释,法律、惩罚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而不是为了杀戮或者以命抵命。对方反问:“改判的话,负面影响也太大了吧?”

  对于质疑的声浪,严义明并不意外。他分析,复旦投毒案因其手段等原因本就带动着相当大的社会情绪,另一方面,林森浩在接受采访时显得较为冷漠,也令公众不满。

  尽管有众多不利条件,并面对随之而来的阵阵声浪,林聿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国人觉得超前的东西,在国外早已不新鲜,百余个国家已经从法律上或实质上废除了死刑。

  “我们在国内所做的,不过是用细小的力量去参与社会的共同进步。我能想到三五十年后,中国也已经废除了死刑,而我们这一代人仍然健在。”

  但相对中立的观察者的问题是:复旦投毒案是这种努力的合适渠道吗?成本会不会相对较高?

  “在我目前所观察到的个案中,没有一个相对成本不高的。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众并不适应良善的法治环境,以朴素的法律观、生死观(如杀人偿命)来判断对错。”联名信发起者之一林聿表示,“如果不敢于从一些有争议的个案入手,那么良善法治观念的普及影响力也会较弱。”

  和林聿一样,谢百三也预料到了这场“劈头盖脸”的声浪。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说,“人们习惯了杀人抵命这种约定俗成的想法。”

  对于谢百三而言,重要的是舆论的冲击打断了原本的计划。骂声一度令他与企业家关于捐款的洽谈中止,案件未来的走向也为已经初步敲定的意向蒙上阴影。

  况且,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黄洋父母的谅解——目前看起来困难重重。黄国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免死的口子一开,校园里一定会有诸多仿效者。另一方面,他并不打算接受林家人的道歉:“他们来四川道歉,还带着记者,不真诚。目的不对,态度也不对。”

  请求信并未弥合原有的裂痕,人们努力之后发现,距离共识的达成还有遥远的路途,而案子本身也远未尘埃落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孩子当街大小便 60岁环卫劝阻遭其母拳打脚踢(图)
下一篇:浙江一医院以无担架为由拒绝救门口被撞者(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