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和丈夫、婆婆在厨房里忙碌。如同苏日玛,图雅也看中了中国老公的踏实与传统。由于不会说汉语,图雅无法和公公婆婆自由沟通,每天的聊天对象只有丈夫和孩子阿德勒。
有时,图雅会很想念在蒙古国打篮球的时光,身高1米75的她总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在二连浩特,她找不到场地,更找不到玩伴。每天,图雅都会给720公里之外的父母打电话,每次都超过半个小时。“要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说上话才挂断。”虽然在中国有家,但故乡依然是牵挂。
新京报记者 刘珍妮、尹亚飞 内蒙古二连浩特报道
异乡领悟中国式思维;两国民俗生活中有碰撞,夫妻间相互妥协、交融
蜿蜒的国界线,将蒙古大漠草原分隔成两个国度——中国和蒙古国。
从地域上讲,苏日玛、图雅、琪琪格从蒙古国嫁到中国内蒙古,不过是从草原北边搬到南边。
但在她们身上,映射出两个国度女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上的极大不同。
蒙古国的女人们自立,在家乡务工赚钱,她们多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对于婚姻,她们更独立,不觉得离婚算是什么严重的打击,自己带几个孩子也没问题;她们直来直去,会惊讶于中国食客你争我抢的埋单方式。
在中国,来自蒙古国的妻子们需要丈夫同意才肯接受访谈,需要花很长时间理解中国式的精明和迂回,需要在十字绣、电话里打发语言不通的孤寂时光。
男孩最早三岁才能剃胎头、儿时通常光着身子“凉养”,蒙古国此类民俗,与中国的风俗产生碰撞,蒙古妻子们坚持着、也妥协着;中国丈夫们接受着,也被改变着。
来中国第一年,蒙古国女人苏日玛干着和在家乡一样的苦力活:搬砖、拉沙土。
一天,张贵林接妻子吃午饭,见许多中国男工都躲起来乘凉喝水,老实的苏日玛还在顶着日头搬砖——没人示意她该午休了。
内蒙古二连浩特,这个蒙语译为“海市蜃楼之城”的地方,中蒙两国民众的交流日益频繁,“赛白诺”(你好)、“何地交斯”(多少钱)、“白依日太”(再见)是人人都会的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蒙古女子成为中国媳妇。
如同苏日玛,嫁到中国的琪琪格、图雅也看中了中国老公的踏实与传统。而张贵林、贺希格和张学兵,则对蒙古媳妇的能干与自立感到知足。
堪比汉子的蒙古女人
苏日玛在工地上搬砖头、运沙土,这个身高不到1米6的女人,单手能拉一小推车砂石,力气大得让男人们侧目
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的最北端,是国门。
国门高墙上,透过高倍望远镜,能清楚看见一座锥形塔尖,那是蒙古国小镇扎门乌德的标志,那里是苏日玛的故乡。
现在,苏日玛生活在二连浩特,从异国之门到家乡的距离不过8公里。坐火车只是10分钟,掠过草原的空旷。
“扎门乌德?不回去!”苏日玛扭过头,不讲原因。
她现在更习惯中国的生活:当二连浩特的天空被落日染成红色,她会插上电炒锅,一会儿,土豆焖面就冒出热气。
张贵林一回家就有热乎饭吃,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做丈夫的知道妻子不愿回家的原因:在蒙古国挣钱不易。
在扎门乌德,干一样的活,张贵林每月能赚60万蒙古图(当时约合人民币3000元),苏日玛每月只有20万,“在蒙古一袋白面就100多人民币,比在中国贵一倍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