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走过战争,走过屈辱 作者:李菁。
张泽石。
1953年7月27日,26岁的张泽石在巨济岛战俘营里听到了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消息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它不但宣告了历时两年的朝鲜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摆脱梦魇一般的“战俘”生活。1947年,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的张泽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一名基督徒到红色革命者的转变。1951年,张泽石随部队进入朝鲜,投入第五次战役,因部队陷入重围而被俘。在战俘营里,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张泽石成为坚持回国志愿军战俘总代表总翻译。
口述:张泽石
被俘
1951年5月27日,这是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我成了战俘。
我还记得,我们是在5月26日黄昏,才接到不惜一切代价突围的命令。传来的命令说,只要到达鹰峰脚下就能与接应部队会合。于是大家扔掉背包,彻底轻装,向鹰峰方向突围。
我所在部队是第三兵团第60军180师538团。接到命令后,二营、三营作为全师的突击部队,冲上公路向密集的美军坦克扑了过去。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以血肉之躯在敌人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近百米宽的口子。我们跟随180师剩余的部队,就从这个血红的口子上跨过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冲出了这道包围圈,然后爬上了一条山梁,强忍着饥饿和疲困,在风雨中跌跌撞撞向着鹰峰赶去。
一开始,我们还保持了行军的序列,但是天色已黑,又下起了大雨,山路也非常滑,加之敌人的排炮不断袭击,队伍很快就被打乱了。我带的宣传队员大都是新兵,大家都特别害怕掉队。我让他们把白毛巾系在手臂上,一个紧跟一个。一边艰难行军,一边要不时躲避随时飞过来的弹片。等到我们终于跋涉到了鹰峰半山腰时,已经是次日凌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发现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我努力寻找我的直接领导,想请示下一步行动,他们原本就走在我前面,可这会儿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正焦急间,我看见司务长老刘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坐在地上。老刘的胃病犯了,解下腰上的干粮袋递给我,喘着气告诉我:“鹰峰已经被敌人占了,上面命令分散突围,我走不动了,你带上这点炒面赶快走!”
老刘挥手让我走,而我的脑子一下子全乱了:分散突围,怎么突?往哪里突?我茫然四顾,看见我的宣传队员们仍然坐在雨地里眼巴巴地等着我。这时忽然听见山顶上响起一阵急促的机枪扫射声,我意识到想越过鹰峰突围已经不可能了。我和战友们抓住身旁的树,往山下奔去。坡太陡,路又滑,心又慌,我们不断地摔跤,一个个都成了泥人。旁边不远处有一条泥坡滑道,大概是前面的战友们用身体开通出来的。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这条不是路的路逃生。为了避免手被滑道上的石子划伤,我们把双手护在棉衣袖口里,如坐滑梯一样争先恐后一直滑到了鹰峰山谷的沟底。
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我们躲避在一座山崖下,大家全身都已湿透,在饥饿和惊恐之中瑟瑟发抖。头顶上照明弹再度亮起,在它的光亮下,我看见在这条长长的山沟里已经拥挤着数不清的战友,大家都低着头沉默地坐在泥水里……还没来得及难过,忽然空中响起了广播声,竟然是一个操着汉语的人在说话,这个声音说“180师已经被包围,你们不要做无谓的抵抗,赶紧投降”云云。
这时有战友动员大家,说冲出沟口越过马路就可以突出包围。我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再拼死一搏。于是接过一位负伤的战友送给我的一枚手榴弹,带着几名宣传队员也跟着往外冲。我们越过众多伤病战友插到沟口边上,前面是个约有50米宽、100多米长的开阔地。我们沿着水沟弯腰向前猛跑,但还没跑出50米远,就被敌人发现。子弹在四周溅起泥水,我们只好顺势滚进旁边的水沟。沟里水深及膝,大家只得泡在水里隐蔽起来等待时机。
只有等照明弹熄灭了才好再突围,可是挂着降落伞的照明弹却一颗接一颗,在空中闪亮。渐渐地,雨停了,东方也渐渐亮起来。远处又传来了坦克的轰鸣声,随即又看到了紧跟在坦克后面头戴钢盔的美国大兵。我意识到这是最后时刻了。我叫大家趴下,正要将手榴弹奋力扔向敌人时,手臂被身边的小队员抱住了。他哭喊着:“您千万别扔呀,扔了我们都得死呀!”看着他惊恐无助的神色,我心软了,便大喊一声:“快跑!分散往后山跑,趁雾大先躲起来再说!”话没说完,就带头跳出水沟往山上猛爬。
山势很陡,我费力爬了一段,却被一块巨石挡住了,我就双手抓住石缝中一棵小刺棵子用力往上爬。脚下太滑,被子弹溅起的石碴又擦破了我的额头。当时手猛一使劲,小刺棵子被连根拔起,头朝下摔了下去,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我从痛楚中醒来的时候,看见几个美国大兵持枪围住了我。我插在腰带里的手榴弹也已摔到远处。一个士兵用刺刀挑起我下巴,我摇晃着站起来,不情愿地按照他们的命令,把手放到了脖子后面。不远处,我看见随我突围的几个战友正低着头,双手放在脑后一跛一跛地被押过来。难友们看见我,眼圈立即红了。我痛苦地跟他们点点头,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互相搀扶着走出沟口。走出沟口,我看见公路上有一长长的行列,全是我军被俘人员,衣衫褴褛,步履维艰,缠着绷带的,拄着树枝的,惨不忍睹。
就这样,我成了战俘。
跨过鸭绿江
成为战俘的时候,我到达朝鲜战场才刚刚两个多月。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是1951年3月21日那天从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的。当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铁桥时,我感觉自己充满豪迈之气;快过完桥时,我还组织宣传员一起向欢送的人群高呼:“再见了,祖国的亲人们!等着我们胜利归来吧!”
当时,我只是这场庞大战争的最微不足道的一分子。关于朝鲜战争的很多事情,我也是后来几十年慢慢了解的。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对中国军队参战没做任何准备。临时授命的彭德怀带领20万中国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后,指挥5倍于美军的部队,通过山间小路,插入敌后,分割包围,发动了突然袭击。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这一次,傲慢的麦克阿瑟虽然知道中国出兵了,但他连中国军队部署在哪里都懒得弄清楚,便命令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攻势”。于是在为期一个月的战役中,联合国军再遭重创,中朝联军把他们打到了三八线以南。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