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傅作义在和谈过程中曾有三次打算出逃
虽然傅作义在与中共和谈过程中数次拒绝了国民政府的撤退要求,但这并不表示傅作义就完全断绝了与国民政府的来往。他在和谈过程中曾有三次打算出逃,都被劝阻或者因时机不对而未成行。
1、1949年1月傅作义曾打算“自行解除兵权,去南京向蒋请罪”
1949年1月6日傅作义曾对其参谋长李世杰说:“我们研究了几天,想出一个办法,今天就准备发一个和平通电,为人民请命,以促进和平。我就自行解除兵权,交由李文代理,去南京向蒋请罪,听候处理。这样做法,北平可以免去兵灾,又可以倡导全面和平。我想这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你觉得怎样?”
李世杰对傅作义有此想法很意外,他不客气地说:“这样做法是不负责的办法,任何方面都对不起。对军队,对人民,都对不起。你把几十万如狼似虎的军队集中到北平城郊,既不战又不和,说了几句空话就跑了,这些队伍叫李文怎样办?领导着和罢,势不可能,一定会出大乱子;领导着战罢,兵灾结果必然毁灭了北平。如此,你首先对不起北平居民,也对不起这几十万军队。再就蒋介石说罢,你既不愿走革命的路子,你就得走效忠蒋介石的路子,陪伴他殉葬。但你又不愿走打的路子,发一和平通电就走,蒋介石一定认为你是临阵脱逃,也不会原谅你的。再就共产党方面说,你的和平通电是会得到同情的,你不起来执行和平,而放了一炮就走了,我想也会认为这个做法是有始无终的,既怕打仗,又怕和平的一种行为。再就对自己说,也对不起自己,到南京去向蒋请罪,蒋一定不客气的交军法处理,到那时又怎样说理呢?这个做法我找不出赞成的理由。”后来傅作义就放弃了这一想法。(李世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我的经历和见闻》《文史资料选辑》第68辑,1980年版,P83)
2、2月4日前后傅作义想出国,被南京政府拒绝
由于2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公函和新闻稿,惹恼了傅作义,因此傅向南京政府申领护照出国。但国民政府外交部并未批准。对此徐永昌日记2月4日记载说:“杨慎五处长来,述前几天宜生(编者注:傅作义的字)电其向外交部要一护照准备出国未果,询中央对其是否不好。”徐永昌不明其中原因,只是对傅表示“无所谓好不好,先要问何以不向上级报告所以即要出国有是理否”。
徐永昌明白傅作义想出走,虽然出国之事暂时搁浅,但徐永昌建议傅“莫善于先回绥远”。2月15日,杨慎五见徐:“杨出宜生致彼电,要求留绥飞机勿返京,俾彼有机会离平”。(《徐永昌日记》,1949年2月4、15日)也就是说,傅要求由他掌握一架飞机,伺机逃离北平。
2月22―24日傅作义与毛泽东会见之后。28日邵力子返回南京对徐永昌说:“傅宜生甚苦闷,一则以外间对之多有不谅解;一则以为他若一走固然落得清静,但就有若干人受苦”。(《徐永昌日记》,1949年2月28日)也就是说,傅对走与不走非常矛盾,因为他觉得他若离开北平,其部属将失去庇护。傅作义对出走之事犹豫不决。
3、3月24日,傅作义想离开北平秘密去绥远
3月24日,不知出于何种打算,傅作义密电杨慎五:“杨慎五可亲送徐部长。请派王蔚梧乘机无论如何于明敬日先到绥,以便研究后日如何赴绥,万勿迟误,并须绝对秘密。”也就是说,傅作义想在26日逃离北平。
而就在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并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毛的忽然到来,并恰恰选择在机场阅兵,无意中打断了傅的逃离计划。因此3月26日傅作义致电南京方面称:“承派机来接,至深感佩。因毛来平,著陆场附近共军较多,故此间机场已不能降落。以后另找好著陆场,再行请派。”(《傅作义电》,1949年3月24、26日,《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第153页)
逃离行动失败,傅作义不得不再次安心谋划他的出路。最终,他选择完全转向中共方面,4月1日,也就是逃离计划失败后的第五天,傅向全国发表通电表示:“我感觉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执行了反动的裁乱政策。我们在实行所谓戳乱的时候,整天说的虽是为人民,而事实上一切问题,却是处处摧残和压迫人民。我们的部队在乡村是给大地主看家,在城市是替特权、豪门、贪官、污吏保镖。……所谓戡乱政策,既然完全错误,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既然完全正确,我们就必须公开反对所谓戡乱政策,真诚的实现和平,不应该再犹豫徘徊,违背人民的愿望。北平的和平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与愿望,勇于自觉,勇于负责的认识和行动,符合干正确的政策,符合于毛泽东先生所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这种和平是真正的和平。”(《傅作义通电》,《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第176、178页)在毛期待近两个月后,傅终于发表了这个完全向中共靠拢的通电。
绥远问题:傅作义想寓兵于农,等中共困难时东山再起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经营多年的绥远该如何处理,成为重要问题。而傅作义虽然在北平和谈与中共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在绥远,他同样不放弃任何可利用的时机。
(一)中共在绥远兵力不足,毛泽东提出“绥远模式”
北平和平解放后,随着傅作义转向中共,如何处理绥远问题便提上日程。鉴于傅作义已争取过来,毛泽东认为在绥远问题上就不用着急,可以慢慢解决。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同毛泽东、周恩来进行会谈,他问毛绥远问题怎么办时,毛说:“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傅又问:什么叫“绥远方式”?毛又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就不用兵了。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举行起义。”(董其武《绥远九一九起义》)
关于“绥远方式”,毛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里做过详细阐述。他说:“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绥远九一九起义》)
其实,之所以采取“绥远方式”,很大程度上跟中共要争取傅作义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中共在绥远方面的军事力量不足。据1949年1月23日毛泽东给林彪的电报称:“绥远方面我只有姚八纵不到一万人,战力很弱,而傅、邓两部则有三万人以上。目前只好暂维现状,谈不上军队改编。”(《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44页。另据董其武记载,当时绥远各类国民政府驻军将近10万。)
(二)傅作义想保存绥远兵力,赞成“暂维现状”
恰在毛泽东提出维持现状之际,1949年1月25日,邓宝珊转告林彪等:“傅作义的意见,绥远部队不采取北平式的接收,可以采取执行中共的政策(换旗)。”(《罗荣桓年谱》,第690页)双方对此问题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了相同的措施。
2月下旬傅作义、邓宝珊前往西柏坡会见毛,中共提出“归绥希望他们交出。他们则希望保留归绥。”(《中共中央关于同傅作义、邓宝珊谈话情况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井泉等电》,1949年2月25日,《平津战役》,第273页)后来两市均暂时划入傅作义部管辖。
3月23日,双方成立“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4月1日,傅方提出《绥远问题协议草案》,其第一条为:“绥远问题以暂维现状为原则,所有董其武所属军、政各部门也思想改造过程,逐渐成为联合政府组成之一部分。”(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56、257页)
把绥远问题与联合政府联系起来,这是傅作义将北京和谈中的故伎重演,不过双方于6月正式签署的《绥远和平协议》中并无此条,因此可见傅作义拿联合政府做文章的想法再次被中共拒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