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部队的大量“投诚”“起义”,多被描述成国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以1949北平和平解放为例,历来总讲傅作义如何洞晓民族大义……然而,“投诚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游离于两个政权之间,实际的情况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复杂环境,双方数年的血战,都让身处时局者在抉择时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矛盾和算计。本专题以傅作义与中共的和谈为例,尝试展现“投诚者”横跨两边时的复杂心态和艰难谋划。
2012-7-20 第38期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北平和谈:毛泽东拒绝傅作义“平起平坐”的想法
从傅作义打算与中共和谈之日起,为了保证和谈中及“投诚”后能与中共平起平坐,他一共打了三张牌:联合政府、保留军队和利用舆论赢得民意。而中共则一方面利用傅作义的矛盾心理趁机打击其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则对傅许以承诺,促其无条件和谈。最终,在两者的较量中傅作义失算了。
(一)1948年11月毛泽东和谈方针:“稳定傅不走,以便解决傅、蒋两系夺取平津”
1948年11月初,傅作义去南京参加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中蒋介石要求其将华北的军队南撤,但傅认为他的部队到南方后“不会有什么结果”,而此时辽沈战役结束,平津已无法保全,因此,傅作义开始考虑与中共和谈。这一心理转变是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对其嫡系部将董其武亲口说的:
“去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一结束,我去南京参加政府召开的军事会议。那时淮海战役也即将开始。蒋先生想抓紧我部力量以挽救残局。他先让何应钦,后是亲自告我,要求将华北部队南撤,并要我任东南军政长官,所有的军队完全归我指挥。我就当时的处境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华北的部队决不能南撤,审时度势,咱们这部分到南方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对蒋的话也不能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我回到北平后,虽然在公开场合一再说:要遵照蒋的命令,力挽华北局势。但是内心却认定南京政府已经丧尽军心,丧尽民心,决不能靠这个政府来统一国家,复兴民族。’”(董其武《绥远九一九起义》,《平津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P423)
正是在此背景下,11月17日傅极机密地向毛泽东发出要求和谈电报,但电报发出后傅并未得到中共的回复,而毛泽东却将此电报告知了正准备入关作战的林彪、罗荣桓等人,并在11月18日的电报中指示他们利用傅作义想和谈的心态稳定住国民党军队,为消灭或逼降中央军争取时间:“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据称傅起义大致已定……我们拟利用此机会稳定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望你们……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
11月26日,毛泽东在作出军事部署的同时,又就与傅作义的和谈方针指示林彪等人说:“据符定一面谈,在大势上看,傅无出路,有与中共谈和保存实力可能。……我们已用聂荣臻名义致信彭泽湘表示欢迎傅派代表来石家庄谈判,同时由聂找一傅部俘虏军官,数日内派往北平见傅谈此问题。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稳定傅不走,以便解决傅、蒋两系夺取平津,不是真想与傅谈和。因为不解决傅部,即使占领平津也是不稳固的。但在尚未解决蒋系以前,假如傅真愿谈判,我们应当和他谈判,以便分化傅、蒋,首先解决蒋系,但不给傅以任何政治上的借口。”(参见《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402页。)
由此可见,虽然傅作义已经开始转变态度想与中共和谈,但毛泽东认为如果不消灭傅作义的军队,傅作义恐怕没有真正的诚意。但傅作义想和谈说明其暂时不想离开平津南下,而这正中毛泽东下怀,毛随即命令东北野战军出关南下包围平津,解决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傅作义的嫡系部队。
12月14日,西路解放军各部分别占领南口、宛平、丰台、通州、黄村、采育镇,切断平津联系,完成对北平的包围,17日又攻占石景山和南苑机场。至20日,东路解放军先后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柳青、杨村等地及张贵庄机场,堵绝了傅作义系统的海上退路。同时,12月初傅作义发现东北解放军南下后,急令他的主力部队第三十五军回撤北平,但被解放军包围于河北新保安。12月22日解放军攻克新保安,三十五军两个师被全歼,军长郭景云开枪自杀。自己的嫡系主力部队被全歼,傅作义基本失去了和谈的资本。23日,傅作义向毛泽东发出了求和的电报:
“毛先生:(一)令后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责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二)为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面和平统一。(三)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四)在过渡阶段,为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后,国军即停止任何攻击行动,哲维现状。贵方军队亦诱稍向后撤,恢复交通,安定秩序。细节问题请指派人员在平商谈解决。在此转圜时期,盼勿以缴械方式责余为难。过此阶段之后,军队如何处理,均由先生决定。望能顾及事实,妥善处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张及政治风度,谅能大有助于全国之底定。”(傅作义致毛泽东电(12月23日),《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第51页。)
尽管是求和电报,傅作义仍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作出了一些要求,想为自己争取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这必然不能为毛泽东接受。
(二)傅作义想与中共组建联合政府,保留自己的军队,均被拒绝
傅作义的嫡系主力被全歼,他开始真正考虑和谈了。坐拥数十万军队,傅作义为其个人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提出了想与中共平起平坐的条件,但被中共一一拒绝。
1、傅作义建议“成立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毛泽东:“不要使阴谋得逞”
1948年12月17日,傅作义首次与中共接洽和谈时,所提条件之一即“确定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和平解决的时机,建议成立联合政府,傅参加联合政府,其部队交联合政府指挥。”。(《平津战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177页。)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在与林彪等人的谈判中,又一次转达了傅作义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罗荣桓年谱》,第677页)联合政府本是中共用于打破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的口号,现在傅想用此口号反制中共以求与中共分权。
其实,联合政府的想法是有背景的。早些时候,曾有美国记者就美国国务院对中共的政策放风称:“美国国务院现政策之中心,在于如何在新的联合政府中造成一有效的反对派,以抵抗中共力量,美国则在某种方式下承认新的联合政府,恢复与中国贸易,对新中国投资,以此方式分化中共统一战线,竭力支持联合政府中之非共产分子。美国承认联合政府的条件是政府的构成须为美国可接受者,联合政府得承认美海军、陆军在上海、青岛等地的基地权”。这个消息引起毛泽东的警惕,1948年12月初,毛批示说:“此种阴谋必须立即开始注意,不要使美帝阴谋在新政协及联合政府中得逞。”(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0、411页。)这就是说,还在傅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毛就已经对联合政府的问题产生警觉了。
而据王之相回忆,傅作义提出这一政治条件是有人教的:“有人向傅将军建议,作为和平解决北平的条件,要提出成立‘华北政务委员会’,即由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以及志愿参加的国民党人士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保留傅作义的现有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维持治安。据说这是为了‘缓和国内战争,防止国际战争’的暂时办法,将来如何,要看局势而定,如能达到国共合作,就成立统一的联合政府。”(王之相:《傅邓马会谈与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亲历记》第340~341页。)
对于傅作义的这一条件,中共基本上是完全拒绝了。12月19日,刘亚楼与傅方代表交谈时明确表示:“发通电成立华北联合政府,目的在于傅先生及其军队参加联合政府,我们绝不接受。”毛泽东在1月15日为林彪、罗荣桓草定了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对傅作义的书面通碟,并致电林彪说:“北平城内成立联合机构一点,似乎仍有和我分享政权之意。因此仍须将致傅通碟交与傅方代表。”(《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37页)
最终,双方决定“过渡期间,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而1月29日,北平联合办事处召开筹备会议,中共代表叶剑英对傅方代表郭宗汾明确表示:“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叶建议改名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彭真年谱》上卷,第530页)加上接交二字,这就从形式上和性质上都否定了任何分权的可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