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三镇襟带江汉,舰船作用巨大,清廷又令萨镇冰率海军助剿。萨镇冰自13日自高昌庙率“楚有”、“楚豫”、“楚秦”、“楚谦”、“江元”、“建威”炮舰以及鱼雷艇6艘起航,15日就至汉口江心,比陆军还早两天通知各国领事,等海军军舰到齐,便开炮轰城。图为武汉江面上的长江水师战船。
相对于革命初期大批起义的新军,海军投身革命的极少。一则舰艇部门繁多,一二人振臂高呼难以控制全舰;二则待遇大大优于陆军,导致海军军官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三则革命党人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新军和会党。因此在统治者来说,海军是他们用以镇压人民反抗的重要工具。加之革命军水上力量薄弱,长江舰队对其构成了重大威胁。图为九江革命军的简陋炮船。
此时,清廷的三艘主力巡洋舰“海筹”、“海容”、“海琛”也已奉命开赴武汉江面助战。这三艘舰上“见过世面”的官兵较多,同情革命的是主流。“海琛”舰军官张怿伯则联络各主力舰官兵,打仗时尽量不瞄准,不是放空就是射向江面。而其他炮舰中有多艘原归属湖北省,舰员出于香火之情不愿力战。左上图:“海筹”;右上图:“海琛”;下图:“海容”。
总司令萨镇冰虽是蒙古族旗人,却是职业海军将领,更与黎元洪有师生之谊,到汉以后没有积极布置进攻革命军。当接到黎元洪的策反信时,他也不置可否,既不响应革命,也不卖力作战。海军和革命军相隔3000多米对射,彼此炮弹却都落在水面,没有造成损失。部分海军官兵已萌发同情起义的思想,革命军开始继续争取海军。图为革命军在襄河旁守卫。
到了11月初,下游省份大多独立,海军成了“江军”,且缺煤、缺饷,陆军又因派系成见不予接济。武汉军政府政事部长汤化龙给其弟弟,萨镇冰的参谋官,汤芗铭送去劝降密信。汤芗铭随即在海容舰召集各舰军官密谋起义,被各舰代表推为起义舰队临时司令。身为旗人的萨镇冰进退两难,见军心已经动摇,悄然离舰去了上海。汤芗铭接管舰队指挥权后,开始协助革命军打击清军。图为汤芗铭。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