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952年4月以《人民文学》的复刊被标志性事件,文艺整风运动进入高潮,此前由《文艺报》领衔的批判连篇累读,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批判声势令作家们胆战心惊,进行了多年创作的作家们,一时突然间找不到了方向,有些不知所措。
徐庆全:当时我就捉,在文艺整风期间或之前,作家写作品是两个原则,第一个,伟大的工农兵原型,第二个是卑微的知识分子原型。写工农兵也不行啊,王林写的《腹地》,写的是工农兵啊,战争当中,不也出问题嘛,是吧,那么写卑微的知识分子原型,《关连长》,不是,《我的夫妇之间》不也出问题嘛。
所以当时就搞的文艺整风过后,作家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根本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解说:1951年文艺整风前后,因为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上海发生了一次关于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讨论,关于这个问题,主管上海文艺工作的夏衍与主持整风的丁玲产生了分歧。
徐庆全:那夏衍的观点就说,按照夏衍这种国统区来的一个人来讲,有什么不可以写的,作品是温开水就可以写嘛,这是一种掌握尺度,是吧,为什么不可以写的吗?在他看来,上海不还要拍那个《我们夫妇之间》这部电影吗?在他看来,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是属于国统区作家,他们认为这个尺度是可以的,是吧。
但是对丁玲这样的作家来讲,她认为这个尺度不可以,你要歌颂你都要歌颂光明,你都要是高大全。
解说:强大的文艺整风运动最终压倒了倡导创作自由的声音,文艺界开始逐渐被统一到了一个轨道上,就是严格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为政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就连文艺作品的审美标准,也被严格进行了限定。
陈恭怀:就说写正面的人物不能脸上抹黑,《文艺报》后来组织一个,那个英雄人物,就讨论那个英雄人物怎么写的,可不可以写缺点,可不可以写思想斗争。
阎网:那时候和江青以后提出那个三突出完全一样,就是重点人物不能犯错误,在重点人物里面突出写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里面,重点突出写主要英雄人物,不能写英雄的死亡,不能写英雄的缺点,更不能写英雄的错误。
解说:为了进一步引导作家为新时代服务,一批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作品开始陆续出炉,这年9月,《人民文学》选登了柳青的尚未出版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的最后四章,题为《沙家店战斗》,人民领袖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随之孙犁的《风云初记》,天津码头工人的集体创作话剧《六号门》,电影文学剧本《南征北战》,《葡萄熟了的时候》,等歌颂新风新时代的作品,开始大量涌现。
王端阳:孙犁是1943年吧,还是1944年到了延安,到了延安,他从冀中去的,到了延安以后,他学习讲话受到那种讲话那个氛围,当时的那个共产党的文艺政策的影响,就讲话的精神影响,在延安第一步发表了他的《荷花淀》,这个《荷花淀》一下子轰动,因为孙犁这东西很美啊,他写的都正面,女孩都是,比较符合讲话精神,一下就行了。
所以他就顺着路子就写下去了,现在你看孙犁剩下的什么,你看孙犁的东西《荷花淀》,确实反映冀中很美,但有一样,吕正操就说过了,你要想了解冀中的残酷,五一大扫荡的残酷,你就得看王林,不能光看孙犁的。
阎网:我们陕西出了一个大作家叫柳青,柳青写了一个《创业史》,《创业史》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我到现在我觉得《创业史》也是非常多的可取之处,还是算伟大的作家吧,在当时可以讲。
他呢,确实深入下去呢,而且也深入到灵魂去了,把一些美好的东西都挖掘出来了,但是他呢,还是逃不开那个框框,沱不开那个框框,什么框框呢?就是富农以上的都是发财致富的,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贫雇农才是走合作化道路的。
走社会主义合作道路的地所以他就按照这个写啊,他捉阶级斗争,都是这样的阶级斗争,把富农都推过去,把发家致富都推到资本主义道路。
解说:新的文艺导向还造就了一些新的作家,工农兵作家及其作品,开始作为一个符号登上中国文坛,并成为一个时代的特色。
徐庆全:比如说像徐光耀,《小兵张嘎》嘛,那就是徐光耀写的,那么这样有点基础的,进来来学习,还有一部分来学习全是工人,农民,就是没有任何的这种写作功底的,因为我们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我们要为政治服务,那么让工农兵的作家来写工农兵,是不是会更好,所以当时胡万春,高玉宝,还有一个女的叫什么名字我忘了,都是当时培养出来的作家,就是工人阶级的作家,或者农民阶级的作家。
解说:1951年,就在文艺整风运动开始的这一年,无产阶级文学结出了硕果,中国有三篇作品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除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鲁艺集体创作的《白毛女》。
石湾:这个文学奖是政治奖,不是文学奖,斯大林奖那都是政治奖,那是给你中国这个,对吧,不是文学奖。
徐庆全:白毛女最早是河北平山,山西一带的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一个传说,就是白毛仙姑,能够那什么的,最后被写的报道出来,然后经过周扬点石成金,就说这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石湾:像那个《林海雪原》里头也是有一段,有这样一段写爱情的,当时也是要拿掉的嘛,也是要拿掉的,其他的就根本就没有了,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我刚才说了,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样板戏的时候,就没有爱情了,不但没有爱情了,就是男的没有妻子,有妻子的没有丈夫,肯定都是这样的,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了。
陈晓楠:1955年4月20号,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这篇小说由战士作者高玉宝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小说的第九章《半夜鸡叫》,后来被搬上了小学语文版本,而周扒皮的形象,也植根于几代人的记忆当中。
然而这部小说的真实性呢,现在却不断的遭到质疑,有人甚至考证周扒皮的原型其实是河北一个很勤俭的地主,在土改当中被活活打死,在为政治服务的时代,作家创作严重脱离现实,强硬的灌输阶级对立,爱憎分明的二元价值观,这种影响其实至今挥之不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