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海淀区交通委决定拆除上地交通环岛将之改建成平交叉路口,北京的一处著名的交通拥堵点有望得到缓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引入发达国家的环岛,一时成为城市建设新风潮,赋予其城市名片的功能,成为新型面子工程。却因规划和设计的偏差,中式环岛不但为城市添堵,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诸多内地城市在经历了对环岛的大肆修建后,又开始了对环岛的大规模的清理拆除。
★ 中国环岛地理设置有问题
在一些车流量较大的多项交叉路口,环岛可以使得车流汇集,一定程度上简化交通,所以作为折中方案而建立。发达国家热衷环岛,因将环岛的好处发挥得当:环岛即不需要人力维持交通秩序,不用设置信号灯,降低成本。作为车辆分流的一个重要设施,交通环岛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十分流行,有的环岛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但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它似乎已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节拍。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
环岛应安置在车流较少地区,中国城市安置在交通要道
作为静化交通的主要手段,最初发源于西方的环岛,绝大多数都是建在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它可以强迫交叉道路的车流汇集后全部沿交通环岛靠右侧行驶,到车辆要转入的路口时右转弯进入预计路线,从而避免了交叉道路的交通问题,减少交叉路口上车流直接交织造成的硬减速。由于车流量较小,并且环岛能有效的归引车流,设置环岛的交叉路口,往往就不再设置信号灯。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车流量少的时候,汽车按环岛行驶,减少事故。在车流量大的时候,由于环岛本身并没有占据物理空间,环岛上也可以直接通行。在中国不少环岛却修建在车流量大的交通干道,还往往建设的巨大臃肿,直接导致了行车距离增加,通行空间减少,成了拥堵的催化剂。这些不合理的环岛设置,一方面是因为最初设计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就是早期的城市规划无法适应城市的急速扩张,但结果都是导致车流量超过环岛的承载阈限,在环岛处形成拥堵。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英国,环岛作为交通静化的措施大多数出现在小区、商业区乃至公园内,而非交通干道上。
长沙侯家塘环岛旁车水马龙。经过环岛的车辆通行处于无序状态,互相挤占车道,极易让该路段堵车。
环岛加信号灯致交通瘫痪
在中国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环岛常被生硬的安置在十字路口中,环岛导致汽车行车空间减少,行车距离增大,等待时间增加,结果只能行成车流的瓶颈;还因为环岛无力疏导交通,又加装了信号灯,照车辆分流的逻辑控制车流。繁琐的信号系统,冗长的等待时间,导致了高峰期的交通瘫痪。海淀区著名的“堵点”上地环岛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这个位于上地信息路与上地三街的交叉口,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随着车流的增多这里在四个出口又增加了红绿灯,这实际上并未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的拥堵,进出环岛往往要等两三个红绿灯,有时候十几分钟都过不去。
环岛的地理位置选择出错,再加上信号灯系统设置的问题必定导致效率低下,最终只能是作为交通障碍被拆除。在2007年前贵阳城区每天下午下班高峰时间,各个有环岛的路段,摩肩接踵的车辆在环岛圈内挤做一团,相邻四条路段车成长龙。如此景象,已经成为贵阳市区每天必然出现的“风景”,交通部门决定拆除贵阳城区全部交通环岛,一个不留。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