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冯军诉讼印象
曾经,冯军拥有美满的家庭。
两个女儿漂亮乖巧,妻子王月新是个头脑灵活精明强干的女人,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在北京丰台区开饭馆。作为退伍转业军人,他一度在当地政府有一份稳定工作。1998年,夫妇二人盖了十几间厂房,挖了鱼塘,搞起了养殖业,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自从女儿身患白血病之后,这个家庭便开始了没完没了的磨难。为了给两个女儿治病,王月新将厂房和鱼塘折价60万元变卖,但不断的化疗和昂贵的药费很快将这个家庭多年积蓄的财产耗光,夫妇二人开始不断举债,希望能够为女儿进行骨髓移植。
但是,冯亚楠没有等到那一天。2007年6月,在经历一年多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后,年仅17岁的少女痛苦离世。在悲伤和愤懑中,冯军像中了魔似的踏上告状之路。
四年来,这个中年农民跑遍了人大、环保部门、信访部门、法院,奔波于大厂、廊坊、北京之间,打工的所有收入全部用在了告状上。作为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每逢重大节日,他还是重点的照顾对象。
如今,冯军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第一,打工,赚钱;第二,打官司,花钱。
4月21日,本刊记者第一次见到他。他说,昨天(4月20日)是冯亚楠的生日,他特地从北京赶回家乡为女儿扫墓,几年来,为了告状遭受无数磨难的这位退伍军人自认为坚强,从不服输,但那一天,却在女儿墓前大放悲声。
因为,他觉得亏欠女儿,“四年了,还没有结果。”他说,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对于丈夫的执拗和固执,王月新忍无可忍,她再也不愿过这样的生活。2008年,她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带着小女儿到夏垫镇租了房子,夫妻分居至今,平时少有来往。
这几年来,这个为了家庭艰难支撑的女人最深的体会,是一个社会小人物的无足轻重和无可奈何。面对本刊记者,她连声哀叹,“精疲力尽、心灰意冷,活得太累了。”自从女儿患病之后,她没有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
她也曾想过为女儿讨一个说法,在与本刊记者交谈时,她也试探性地询问:“您说我们家的事还有希望吗?”但是,回到现实,她发现,摆在面前的还是柴米油盐,她和家人还要继续生活。
正因如此,王月新坦言,自己折腾不起。年迈的父母需要她照顾,“大哥没了,二哥大脑炎后遗症,家里就我一个人,我不管,怎么办?”一个多月前,王月新的母亲刚刚去世,这个女人一个人操办丧事,现在,她需要赡养老人、照顾哥哥、管教女儿。
这个自尊心颇强的女人还要补欠债主的人情,她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刚刚把绣了三个月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刺绣送给了一位曾经借钱给他的亲戚,“人家说钱不要了,但是,我欠着人家情啊!”
对于未来,王月新是茫然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其实活着就是那么回事!”
因为家庭的极端贫困和巨大变故,与药品为伴的冯晓楠2009年辍学,开始了漂泊打工的生活,那一年她年仅15岁,初中尚未毕业。
两年来,这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学过理发、干过网管,前不久又到当地一家电玩城当收银员。
如今,一家四口,各处一方,一个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
本刊记者不止一次询问冯军,付出如此代价,换来今日结果,是否后悔过,究竟为了什么,又是什么支撑他走到今天?
他回答,讨一个说法,为了女儿,死去的和活着的。□
(注: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冯晓楠为化名)(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