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调查
游戏机禁售令 已发文12年
采访中,各游戏厂商和游戏机厂商的共同说法是,相关的游戏机及游戏,根本没在中国正式发售过。
记者随即向工商部门求证。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根据现有法规,电子游戏机及其游戏在国内是禁止销售的。
在该工作人员的提示下,记者找到这部出台于12年前的法规――2000年6月30日,文化部、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
其中第六条规定: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即行停止。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
国内著名游戏网站“电玩巴士”的电玩部总监张岳涛这样解释“发布禁令”的原因:“所有的游戏机都是国外厂商制造的(早年间的‘小霸王’等游戏机属于仿制产品)。游戏中的内容,有的地方不符合我国的价值观。”
Square Enix公司虽然在华设有子公司,但只涉足电脑网络游戏,而没有电子游戏机游戏业务。
国内电子游戏机 均为“水货”
这一结论令人惊诧。一个公知的事实是:中关村多家电子市场,都将相当一部分铺位留给卖游戏机的商贩;在鼓楼,有着发展了几十年的“电游一条街”;在淘宝网,有几千家专门销售游戏机的商铺。
既然12年前就有“游戏机禁令”,那这些公开销售的游戏机又是哪儿来的?
通过暗访,多名销售游戏机的摊贩承认,他们的游戏机都是“水货”,游戏光盘基本是盗版。
他们称,游戏机的进货源头主要在深圳和广州,其中绝大部分从香港入境。
张岳涛也向记者确认了这一点。“像水货手机一样,电子游戏机在国内也有庞大的进货渠道。”他说。
游戏机游戏属“禁售品” 政府干预困难
由于电子游戏机游戏属于“在华禁售商品”,遇到《凯恩与林奇2:伏天》这种的辱华游戏,哪个政府部门负责查处都成了“说不清的事”。
记者咨询了多个政府部门发现,禁令发布后,电子游戏机及其游戏已经成了“没人管的孩子”。有关部门虽然有审核电子游戏内容的职责,但并不包括电子游戏机游戏。
最终,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鉴于市面上的游戏机游戏绝大多数是盗版,少数是“水货”,工商局如果发现《凯恩与林奇2:伏天》,将按照销售“水货”或“盗版”,追究相关店主的责任。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刘成璧认为,出现《凯恩与林奇2:伏天》这样的辱华游戏,国人维权、政府干预的难点正在于电子游戏机及其游戏在中国是“禁售产品”。
延伸采访
辱华电影数量
改革开放后递减
如今,电子游戏已被看做继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等之后的第九种艺术形式。
记者注意到,存在“侮辱”、“歧视”以及不当政治倾向的中国情节的国外商业艺术作品早已有之,其中以电影为甚。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国电影中的中国人,通常是愚昧、胆小、狡诈的负面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外国电影中弥漫着“红色威胁”论调看待中国的影片粗略统计近30部。
但记者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存在“辱华”倾向的国外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递减趋势。
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出现了性质恶劣的“辱华”电影7部。而2000年至今12年,被影迷指摘有“辱华”之嫌的电影仅有3部。
记者注意到,这3部所谓的“辱华电影”,也不过只是带有某些有争议的细节而已,如《木乃伊3 龙的诅咒》中,中国龙被“丑化”成三头的喷火怪龙,《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里周润发光头、烂面的清朝海盗形象等。
电影正面中国元素
十年增两倍多
与“辱华”电影锐减现象相对应的,外国电影中正面的“中国元素”与日俱增。
经过粗略统计,在好莱坞电影中,1990年到2000年,有正面中国元素的电影有6部,而2000年到2010年,这类电影有15部之多。
《功夫熊猫》充分表现出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韵味,《蝙蝠侠前传2》拍出了“东方之珠”夜景的魅力,《碟中谍3》的主角汤姆・克鲁斯从中银大厦一跃而下,高楼林立的现代上海形象尽收眼底,连英国儿童文学里的主人公爱丽丝,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片尾都大呼“想去中国”……
赞美之词最甚的当属《2012》。片中,有“解放军救了全世界”这样的台词,片中的“美国总统”还感慨道:“幸亏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人,只有他们才能准时完成。”
电影商观点变化 与经济利益相关
这样的宣传噱头,换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收益。《2012》的正面中国元素,帮它在中国取得人民币4.6亿元的票房成绩,占好莱坞海外票房市场第一。
而拍摄“辱华电影”的后果也让电影商心有余悸:由于在辱华电影《赤色黎明》中任主演,著名演员李察・基尔被永久禁入中国。而《尖峰时刻3》未获准在中国上映,也被传言为“存在辱华成分”,结果造成巨大票房损失。
对此,美国媒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段评论,堪称对好莱坞电影商心理的最好诠释――
“这种票房成绩(指中国巨大而仍有潜力的电影市场)引起了美国电影制片人的注意。他们尽量确保他们的电影不仅考虑迎合中国中产阶级观众的品位,而且考虑如何让北京的审查机构接受。”
“《2012》暗示着,中国渴望好莱坞放弃它一贯对中国的中伤和臆想,转而帮助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良好形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