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级”的国民偶像
2006年,刘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纪录,那时我在德国采访世界杯,还没回国。
那天早上一开手机,看到有人和我说刘翔破世界纪录了。我当时以为是假消息,忙起床去查新闻,一看居然是真的!连忙给刘翔打了个电话。“真的假的?!我就问你一个问题:现在什么感觉?”“爽!”刘翔在电话那头吼道。
“回国给我在那件T恤上签个名!”刘翔破纪录后的第一时间,他的赞助商就发布了一款胸前印有“12秒88”字样的T恤,那也是我第一次主动要求刘翔为我签名。
打破世界纪录后的刘翔,进一步成为“无差别级”的国民偶像,我的同事,身边的朋友,各种年龄层次和职业的人,纷纷拜托我帮他们弄一个刘翔的签名,最好能看一眼真人刘翔。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广东。那一次是刘翔冬训,去采访,一起吃了晚饭后,和几位朋友找了家量贩式的卡拉OK唱歌——刘翔喜欢唱歌,但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
这时包厢门外忽然一阵骚动,伴有责骂声,然后门就被撞开了,一个黑衬衣、戴着金项链的50岁左右男子,硬是闯了进来。身后试图阻拦的服务员,被这名男子随身跟着的几个穿黑西装的男子硬是挡在了门外。
“刘翔?刘翔在?”那个中年男子边走边嚷,明显喷着酒气。包厢里的人挺紧张的,刘翔站了起来,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那个男子走到刘翔面前,“是刘翔!”他喊了一声,然后忽然后退一步,双手一拱拳。刘翔忙拱拳回礼。“刘翔!英雄!”那个男子就说了这四个字,随即转身,带着他的人离开了。
背负压力也付出过代价
做英雄,是要有代价的。2007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田径世锦赛,刘翔是男子110米栏的夺冠热门。刘翔抵达的那天,在大阪的关西机场,挤满了中日媒体,希望能对他做一采访。
刘翔从出口出来后,却虎着个脸,没接受任何采访,包括日本粉丝专门为他拉的横幅,也视而不见。一个人钻进了大巴且背朝车窗,不给人拍照。
我曾迎上去,希望能和他打个招呼,却不曾想,他也没有理我,直接从我面前走了过去。后来孙海平指导和我解释:“刘翔那天其实高烧还没退,来的飞机上,机舱里很多人排队找他合影留念,他好像有点情绪了。”当然,孙海平后面那句话可能是真实原因:“他很想拿这个冠军……”
所以当刘翔在决赛中,身处第九道以12秒95夺冠后,他兴奋得有些异常。在赛后的混采区,我隔着铁栅栏伸出了手,喊了一句:“刘翔!”他过来和我猛力击了一下掌,爆了一句形容非常牛的上海话粗口,作为对自己表现的总结。而他的眼里,明显有泪花。那让我忽然想到了大赛前不久的一幕。
那次是去北京看他训练,结束后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去吃晚饭。我坐副驾驶,刘翔坐司机身后的那个座位。
“哥们,是运动员吧?”的哥从训练中心门口接的我们,自然这么认为。
我侧头看了眼刘翔,他蜷在座位,低头不停摆手。因为之前已发生过好多次,出租车司机认出了他,到目的地后坚持不肯收钱。于是我否认。
“可惜了,如果是运动员,我就不收你们车钱。”
“是运动员你就不收钱?”我倒好奇了。
“有条件!你得代表我们国家,在世界大赛里进过前三名,我就不收钱!”的哥非常认真地说,“运动员嘛!为国争光就是英雄,不然就是狗熊!”
自始至终,刘翔没说过一句话。
更大的挑战是康复训练
2009年的春节,我去了美国休斯敦,在北京奥运会上伤退的刘翔,在那里做康复治疗。
那是北京奥运会后的一天上午,我来到他家,他正在吃早饭,上海人最传统的早饭:大饼、油条和豆浆。“我决定动手术了。”那天他对我说。我知道,之前有不少人劝过他。“但不动手术,我不可能再继续跑下去。动手术,至少我还有机会。”刘翔说。
比起手术短暂的痛苦,更大的挑战是在康复训练。在休斯敦的德州医疗中心,刘翔曾让我做一组他的康复动作,很简单,提着两个哑铃,上一个台阶,再下来。我做了一组已气喘吁吁,而伤口才愈合的刘翔要做10组,每天至少要有5套这样的动作。
“我想到过放弃的。这是我第一次想到放弃。我每天晚上闭上眼就在想,明天又是一天,我还能坚持得住吗?”那天在刘翔休斯敦借住的公寓,我们聊了一个下午。刘翔对我说这句话时确实震惊到了我:手术都决定动了,还会挺不过康复训练?
在休斯敦的莱斯大学,有一天午后,那时的刘翔已经可以开始室外的康复训练了,在做完一组跨栏动作后,他和我坐在沙坑旁聊天。“有时候我真的很难相信,我怎么已经26岁了?”他仰头看天,休斯敦的天碧蓝如洗。然后他忽然说起了2008年,“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场灾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