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运动员毕业曾经包分配,农转非,享受干部待遇
从50年代开始,为改善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立了各个项目的国家队,各省、 市、 县的地方政府成立专业队、体育学校及其他形式的运动队伍。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人员也纳入事业单位编制,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运动员退役后也大多由国家安排工作,国家承担各级体校直至国家优秀运动队的一切费用。就1952年的体训班的运动员来说,享受军队排长级别的标准,每人每月9元钱的伙食补贴,衣服上印有中央体训班标志的干部服。
在这一大背景下,少体校的待遇自然也不会差。实际上在80年代,体校队员毕业享有中专或大专待遇,干部编制,毕业分配后,有一个城镇户口和一份体面的工作。同时,供应、 运动训练补助亦有一定的标准,吃穿有保障。同时据统计,1980年底,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四川、河南、陕西 8省、市运动队和部分国家队中统计,有85.5%的运动员经过少体校训练。其中有的后来成为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举国体制之下,为祖国体育实力而生的他们可谓令人羡慕
体操冠军张尚武一度流落街头卖艺为生。
770名全国少年比赛前3名运动员成年后进入国内外前十的仅为2.2%,而注重训练又使得升学困难
少体校是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但实际上体育人才的成材率很低。有人研究了80年到85年田径项目全国少年比赛前3名运动员共770人,发现成年后进入国内外前十名的比例为2.2%,进入世界前十名的比例仅为0.26%。考虑到这还是以少年时期取得成绩的样本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体校的成材率非常低。
大多数无法成材的人,往往由于过早进行了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而耽搁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国家包分配中专毕业的体育学校学生时,他们还有退路,而如今双向选择就业,大部分企业、单位都不需要体育人才,缺少文化课学习又使得他们在应试考试中处于劣势,少体校培养模式可谓危机重重
商业价值不高的项目成材也不一定有退路,曾获20多项亚洲举重冠军的才力退役后只能做门卫
举国体制下,一切以获得体育成绩为目标。通常国家对于培养运动员的投入激励在于运动员在赛场上,尤其是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但是由于大多数项目职业化程度、商业化程度都很低,运动员退役后无法通过从事相关工作获得足够的收益,甚至生活都成为问题。
沈阳运动员才力,曾获全国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除去为获得冠军的训练外,没掌握其他生活技能,退役后只能在辽宁省体院做门卫,月收入1200元。2003年5月31日,过于肥胖的才力因患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致"肺内感染呼吸衰竭"死亡。死去的时候,才力家里只有300元钱。而这种举国体制下的悲剧并非少数,从才力,到今年的张尚武,一直在上演
少体校成材率低,风险高,越来越少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少体校训练。
广东省170所少体校的教练中,初级或无职称的占62%,专科以下学历占36%
尽管体校也是学校,但在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对体校的投入却未被纳入地方教育经费预算。这使得体校的办学条件比普通学校差了很多,也直接导致绝大多数体校生的文化素质难以达到升学和择业的要求。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