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风靡江浙沪
生煎包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汉族小吃,以皮酥、肉香、汁浓等特点而著称。轻轻地咬上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融合在一起,停留在口中久久不散。
生煎包的馅心主要以鲜猪肉和皮冻为主,上世纪30年代后,上海出现了专卖生煎馒头的店铺,馅心花色也逐渐丰富起来。之后,生煎包逐渐被推广至全国,也融入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在所有的生煎包中,上海的生煎包尤为著名。上海生煎包外皮的底部被煎至金黄色,上半部撒着一些芝麻和香葱,色香味俱全,包子肉馅鲜嫩,内有卤汁,以出锅热吃为佳。
在隆冬时节,品尝刚刚出锅的生煎包,更有利于驱走寒气,吸收营养。包子顶部收口处的黑芝麻,更有平喘止咳、开胃健脾的效果。
小贴士
包子褶上的历史
据研究,包子是魏晋时就有的面食制品,原名馒头。包子一词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爱竹淡谈薮》、《笼饼》、《清异录》、《都城纪胜》中都有对于包子的记载。包子的种类有很多,按照皮儿的不同来分类,有发面型、死面型、半发面型和烫面型,按照馅儿来分,则有荤馅儿包、素馅儿包、汤包和无汤包,按照制作方法来分类,有蒸包、煎包和蒸煎相结合的包子。
包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在南北方各有其特色,各地都有风味不同的老字号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作为“天津三绝”之一,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样式而闻名。它用料精细,制作考究,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靖江蟹黄汤包皮儿薄汁多,它制作绝,吃法也绝,要先吸去汤汁,再吃包子。河南开封灌汤包子从宋代的“太学馒头”发展而来,它造型大方,皮薄馅儿大,汤汁丰满,入口绵软且鲜香。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已有百年历史,它是用鲜肉和皮冻制成馅心,包入擀得极薄的皮中,包子小巧玲珑,味鲜形美。新疆美食方形烤包子极具特色,它的面皮是不需要发酵的死面,包子馅儿中有羊尾巴油丁、羊肉丁、洋葱等,在馕坑里烤十几分钟至皮色金黄,入口皮脆肉嫩。广东的叉烧包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它以切成小块的叉烧配上蚝油等调料为馅料,面皮雪白,含馅而不露,甜咸适口。北京的庆丰包子品种多样,有蒸包和水煎两大系列,庆丰包子从原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外形美观,食之松软有劲,汁多爽口。扬州三丁包是著名的小吃,所谓三丁,即鸡丁、肉丁、笋丁,将这三鲜合为一体,滋味融合,肥而不腻。山东利津水煎包是始于清代的地方名吃。它兼得水煮油煎之妙,一面焦脆,三面软嫩,酥而不硬。羊眼包子是回族特色,蒸好时,包子顶部收口处形似羊眼,因而得名。吃羊眼包的方法类似于灌汤包。
传说包子的起源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并与诸葛亮有一段不解的渊源。相传诸葛亮辅佐刘氏建立蜀国后,南蛮犯蜀,诸葛亮领兵南征,七擒七纵其首领孟获,班师回朝至泸水,无法渡河,诸葛亮急中生智,在解蜀军的泸水之围中,包子派上了用场。
(综合本报记者曹玲娟、邓圩、王汉超、潘俊强、姜峰、靳博、魏本貌、王明峰、付文、刘洪超、侯云晨报道)
本版制图:张芳曼
资料整理:周小凡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