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日早晚要检查身体,处理伤口,替换敷料、纱布外,母亲徐玲觉得,相比普通孩子,周密已经没什么不同了。图为周密与同学列队准备早操。 孙炯/图文
周密与同学结伴回家,她的身形比同龄人来得娇小。 孙炯/图文
周密两岁时,周迎春在网上搜索信息,发现了国际DEBRA网站。“当时真感觉像找到了组织。”他说,这以前没人指导,也没患者交流,全是孤单的摸索。他建立了一个博客,开始陆续翻译DEBAR网站的内容,包括EB患儿的饮食、心理乃至穿衣,帮助普及正确的护理知识。而透过微博,周密家最先结识了病友“好好”,接着是苏州的“乐乐”与“晨晨”,再是江苏的“雪绒花”。病友见面缓和了单户人家的孤独感,对彼此都是慰藉。图为父母带着周密、周衿与EB病友在上海环球港见面。 孙炯/图文
徐玲说,最开始与病友家庭见面时觉得稀奇,“以前只知道自己小孩得EB”,后来大家逐渐达成共识:“患病是种不幸,但我们不是最倒霉的。”图为周密、周衿与EB病友在上海环球港见面。 孙炯/图文
妈妈在点评周密的素描作业,从2012年开始,周密对绘画产生兴趣。 孙炯/图文
父母也认同这项爱好。考虑到EB患者平均寿命短,并且高考升学对体力也是伤害,徐玲计划,女儿在初中毕业后即考取美术专科。暑假时,周密常去咖啡馆待上整天,安安静静地坐着画画。 孙炯/图文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