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爷爷说到这儿,开心地笑了:“共产党从49年过后,现在是最好的。如今这个政策我是最拥护最拥护的。我支持国家,只是我用的劳力、花的工夫,还是适当搞点回来。三月份就要动工!”
“三月份就开始动工了吗?”我问道。
“嗯。重庆市给我们这儿引资两个亿哟!两个亿来搞开发,我是大力支持的!”老爷爷转头望着门外青翠的山林,那儿雪早已止住了,路面的冰壳也融化不见了,老爷爷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明明二十个亿呢,两个亿?”在一旁正用筷子搅拌锅里作料的老婆婆反问道。推不掉她一再的盛情,给我们煮了一锅山洋芋,很远就闻到那诱人的清香。
“还三十个亿哟!”老爷爷听了哭笑不得,“如果那些当官的确实给农民、给中央争口气,两个亿拿来还是能搞些事情的,对不对?”
我点点头。老爷爷接着强调道:“但是要有合法性,不合法不好。我这个电是无理要求,所以我没得多大想法。现在家家通电灯,社社通公路,为什么不给你安呢?你祖籍不是这儿的嘛!你是坝下的人嘛!你是各自来寻门路的嘛!你走到哪边,国家就扶持你到哪边?你一户把两户人,要牵一公里多路的线,这钱国家到哪儿去拿哟?这确实是无理要求。”
我总结地说道:“其实你们二老,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安安稳稳过好晚年。”
“嗯,不拿土地就给我搞个农转非,不农转非就给我搞点土地。自己做来过好晚年!”老爷爷赞同地说道,“国家政策这么好法子,我一个月有八十块钱,我们两个老了就有一百六十块,就是将来回到街上住起,早上一人吃两个包子,也才一个人一块钱。老了就莫要求过高,穿的就穿儿孙不穿的,她(指老婆婆)就穿媳妇子、孙女不穿的,也差不多了!”
讲到这儿,两位善良的老人开心地大笑起来,我听了却说不出地难受。这儿穷人多,可是却缺少急需的关注。人们总是把眼光过多地放在富豪榜上,热情地拥戴那些大腕儿歌星明星。我忽然想到,要是福布斯也评一评最穷苦的人家,那该多好!
我不由得感叹地问道:“山上条件好艰苦哟!又没水又没电,你们为什么不搬下去,和儿子媳妇孙子一块儿生活呢?”
老爷爷答道:“两个儿子倒是劝过好多回了,巴不得我们两个老的下去住喔!不过他们修的那房子,满屋都铺起地板砖,亮晃晃的,我成天咳咳吐吐,总觉得不方便。我习惯了做农活,每天从坡上一回去,哪还有精神去脱鞋子哦!走个路到处踩得都是泥巴。既然老了,还是自觉点,一家人也团结些。如果大家都挤在一起生活,孙子还小,倒不说你啥子,儿和媳妇子难免看不惯,说不定背地里念叨:‘你看老头子,天天把家里搞得脏兮兮的!’这话听起来就不大安逸。”
老爷爷讲这番话的时候,老婆婆在一旁不住地笑着点头。我问道:“爷爷,你们平时都很节省吗?你儿子和媳妇拿不拿钱给你们二老用呢?”
老婆婆抢着回答说:“他们各自都拖不动,小孩还在读书。反正我们也不用啥子钱。在这山里头住起,吃好吃撇(坏)没得人看见。穿好穿撇(坏)也没得人看见!”
老爷爷赞同地说道:“嗯,生活基本上靠各自解决。如今政策这么好法子,你一天到晚东想西想的,还有啥子不满足哦?”
“生活比原先好得多了,对吗?”我问。
“嗯,一个月烟酒钱国家都替你考虑到了,无偿给你八十块,你还想要哪样呢?各自做来各自吃都不够,那就是懒汉了嘛!跟你们城里那些叫花子一样了嘛!皇粮国税不要你上,各自做来各自吃都不够,个人都养不活个人,活起还有啥子意思哦?”
在老爷爷的本地话里,“吃”的发音特别有趣,听起来和汽车刹车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忍不住直笑,老爷爷也跟着我笑。
“自己有多大能力,就生几个小孩。像我们这些老的,几十岁了,计划生育没超过嘛!我们下一代,计划生育没超过嘛!但是我那幺儿超过的。我那幺儿虽然超了,也是合情合理的。这家人硬气得很,不找哪个三亲六戚帮忙的哟!我那幺儿媳妇子就有那么硬气!她大的两个都是女儿,大孙女跟娜娜(向娜)一班,在读初中,二孙女在读小学。这农村不比城里,还是要有男孩供老。”
老婆婆批评了一句:“重男轻女。”
老爷爷接着说道:“我幺儿和媳妇子就找我商量,我说那就生一个嘛!结果生下来是个男孩。他们又要修房子,又要交罚款,还是依理服法的。我对他们说,莫去跟政府闹,按我们农村的规矩,该罚多少就拿!”
“嗯。”我说道。因为昨夜睡得太晚,今天又起得早,实在有点累了,我想结束采访了,但见老爷爷兴致正浓,就没去打断他。
“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法子,你还想啷个做哟?最后我们三毛生下来就罚了一万三,本来该罚一万五,但政府说我们自觉,通情达理,交款积极,就减了两千。三毛这个名字就是这么叫出来的!”
提到孙子,老爷爷乐得一时合不拢嘴巴……
本报讯在近日上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期刊《当代》7月刊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高中女生的社会调查》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该文作者为曾因网上晒书一度走红的90后重庆女孩苇子。据《当代》编辑徐子茼介绍,已刊登的部分将近5万字,这是《当代》首次刊载90后高中生的作品。
副主编惊讶90后女孩做“大人的事”
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该文在两部分内容基础上成型——油灯女孩向娜的乡村梦和听乡下老农讲土地的故事。以一个90后高中女生的视角,围绕三农问题,讲述了四年没电的生活和农村土地拆迁遇到的问题,采用“乡村速写”的方式,简洁叙述了人物的经历背景,结合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展示了在艰难环境中的人生态度。
据苇子介绍,她高二时接受过本地一家青少年媒体的采访,一位主编和她聊起亲身走访贫困山区学生家庭的经历,希望能通过她写一些帖子发在网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平安夜,她就跟着他们驱车二百多公里,前往石柱县鱼池村向娜的家,正式开始了她的山区社会调查,其后又再赴石柱采访调查。然后,用一个寒假的时间按照手机录音,一字一句敲打整理成文。
《当代》副主编周昌义在答复苇子的信中,曾表示选择90后女孩的文章刊登的原因是,《当代》的读者想看的是超越时效和问题的人生,并表明了对一个90后女孩关注社会性话题的赞赏。“很惊讶你做的大人的事。而且记述和情怀都有模有样了。”
调查感触:眼光过多放在富豪榜,农民缺少关注
苇子曾在网络上写过《我家没有宝马车,却有藏书数千卷》等数篇热门网文。而《一个高中女生的社会调查》,是她的文章第一次受到传统文学期刊的认同。
在文章中,她写到:“过去我并不了解什么叫“三农”问题,直到这次下乡调查,我发觉农村才是最严酷的现实,21世纪还有每天靠油灯照明的人家。中国近三分之二人口都是农民,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立国之本。现在社会的眼光过多放在富豪榜上,要是福布斯也评一评最穷苦的人家,那该多好?我们的调查,就是让社会的两个极端在公众的目光里碰撞,想想我们该怎么做才不感到羞愧,才能更加脚踏实地的,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