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米之上的悬崖工作,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格外小心。中国周刊记者/李佳蔚 摄
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我问过邓治渭,这么悬在半空中,真的不害怕吗?他抬起头,笑着说,不怕。
后来,我问了他们每一个人相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不怕。
在1996年之前,和村里的大多数家庭一样,这个生活在江西三清山脚下的农民的生活,也围绕着一种叫做“绵纸”的东西展开。
“三清山上有一种树,我们叫狗皮树,把皮剥下来,经过熬制,做出的绵纸是鞭炮引芯的上好材料。我们家的做法是最好的。”邓治渭咧开了黝黑的脸。
“我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邓治渭说。在1990年代初的江西上饶农村,每个月,绵纸可以为他们家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他一度相信能够凭此技艺娶妻生子,生活无忧。
可他的人生设想,在迅猛而来的工业化机器大生产面前,不堪一击:机器生产的绵纸成本更低,价格有优势,质量又优于手工制作的。
他开始害怕起失业。此时,正值1999年,围绕三清山的综合性旅游开发已经开始,第一步就是修栈道。有人找到了邓治渭,但他拒绝了。
“我没有理由去做一份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就是要把自己挂在半空中的工作。”他把右手手掌朝下,左手手掌朝上,间隔着一段空,“就是挂在空里。”
邓治渭选择了去采石。但他现在的同伴们――刘宗满、练庆忠、王建程和吴芳华……却选择了这个同样是一无所知的工作。
1996年毕业于江西粮校的王建程,是他们当中学历最高的人。在玉山县粮食局上了六个月的班,他就受不了单位的气氛,辞职回家了。为了生活,他跑过运输,跑了一年就不跑了。“收费的路太多,不赚钱。”
36岁的吴芳华,正在家里种地,种的是水稻和油菜。当地只有人均2分地。有时候,他甚至要为温饱发愁。
承包了三清山栈道工程的老板张钦,带着这些人,一头扎进了海拔3600米高的三清山。这是他们接的第一个活儿。刘宗满回忆,腰上拴着安全带,身上再系上一根3公分粗的绳子,一开始是在三四米高的地方搭架子,然后再慢慢去更高、更危险的地方。
用了七年时间,他们把三清山的栈道全部修好,这支队伍也掌握了修栈道的要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当初不得已选择修栈道的决定,愈加坚定了信心:各地都在搞旅游开发,修栈道的活儿只能越来越多。
2008年7月,三清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对于邓治渭来说,“申遗”意味着从2007年初,三清山就禁止采石了。
“我又失业了。”邓治渭淡淡地说。
他想起了那份自己直接拒绝的工作――修栈道。当时,恰好有栈道要修,邓治渭就跟着出来了。
“修栈道的同乡挺多,也没见出事的,大家还都挺羡慕他们。我想试试。”他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