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工程船在美济礁吹沙填海。
“人要走,心也不会走了”
“这条鱼,起码得有100斤重,你们俩慢点抬,慢点哟……”5月10日,在三沙市永兴岛永兴社区渔民符载畴家的冷库前,老符一边招呼着大家把冷库里的金枪鱼、青鱼抬到卡车上,一边飞快地用笔记下过秤海鲜的重量。
这些鱼都是他从附近渔民的渔船上收购回来的,共有7.5吨。去年底,他与北京一家企业建立合作,打通了西沙海鲜销至北京的渠道,如果销路好的话,这一次他能赚上不少。
这位1999年拖家带口上岛生活的老渔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是首个将西沙海鲜卖到北京的人。当年,他来永兴岛只是为了谋生,因为在西沙捕鱼比在老家要稍微容易些,收入也能高点。在永兴社区居委会,像老符这样的渔民一共有150多人,村庄自上世纪末来时形成并逐渐扩大。
符载畴老家在海南万宁龙滚镇,这些年,很多一同来岛上的同乡都回了老家,做生意搞养殖过上了好日子,符载畴却选择了留下。16年里,符载畴度过了缺水少电的岁月,也见证了三沙设市来的变化。
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销售西沙海鲜的渠道,但受交通瓶颈,渔民们的渔业生产很难施展开拳脚。去年底,他与北京西马坊村建立了联系,加上年初“三沙1号”交通船成功首航,交通问题得以解决,现在西沙的鱼货可以直接从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里装运至专用冷柜车,开进“三沙1号”货仓运到海口,下船后直接开往北京,两天两夜后即可到达,保证了鱼货的新鲜度。
“只要北京市场认可我们西沙的海产品,我们就可以立即组织生产,提高产量,到时候渔民增收致富就不成问题了。”符载畴说,此次西沙海鲜“试水” 北京市场,主要是想掌握一下市场反应,好及时改变策略,他最大的目标是成立渔民合作社,带领永兴社区居委会的渔民一同捕鱼、销售、赚大钱,同时发展旅游服务,为上岛客人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一条龙”服务,让一部分渔民转产转业,领取工资参与分红。
老符告诉本报记者,虽然他每年也会回一两趟万宁老家,但在他和家人的心中,西沙已经是他们最可爱的家乡。
“政府全心替渔民考虑。”符载畴说,永兴社区居委会办公大楼已经完工交付使用,19栋渔民保障房已经修好了6栋,全部完工在望,今后全村都能住进小洋楼,比老家的条件还要好,新修建的西沙学校今年10月完工,到时候渔家儿女都能在岛上读书。
“没有了距离感,危机感,生产、生活、教育、休闲、娱乐都能得到满足,家庭、事业都在这里,人要走,心也不会走了。”符载畴这样说道。
填海造陆技术助力海上拓展
借助吹填造地、新型防波堤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疏浚设备,我国的围海造陆也正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推进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毛振华发自天津 众所周知,荷兰和日本曾经是世界上填海造陆较多的国家。先进成熟的造陆技术不但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为其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几年,借助吹填造地、新型防波堤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疏浚设备,我国填海造陆工程越来越科学、高效。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