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民间军事智库调查:成员多是军队退休干部 很缺钱

www.sinoca.com 2013-07-31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第502期封面

  原标题:民间军事智库成长

  中国方兴未艾的民间军事智库,除了具备与其他民间智库通用的职能——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助力决策,也被视作观察中国军队创新、开放步伐的标尺之一

  原标题:“小麻雀”紧盯国家安全

  中国民间军事智库的现状如何,到底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有,该怎样对待

  钱贺进、葛江涛

  7月下旬,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发布了民间版的美日2012年军力评估报告。这被外界视为中国民间对于美日“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击。

  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是中国近年来丛生的民间智库中较为独特的一家。

  这个“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台湾问题研究和文化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团体和社会活动家自愿联合、共同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以国家安全、军事研究引发关注。

  除美日军力报告,它还将公布“中美安全关注调查”。而活跃的军事学者、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是其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这类机构通常被称为军事智库,世界上最知名的就是美国的兰德公司。作为一家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直接参与白宫、五角大楼的决策过程,涉及内政外交及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

  而中国方兴未艾的民间军事智库,除了具备与其他民间智库通用的职能---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助力决策,也被视作观察中国军队创新、开放步伐的标尺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近日先后拜访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等民间军事智库,了解它们的成长历程。

  “小麻雀”紧盯国家安全

  上海五角场附近、第二军医大学干休所小区内,树蔓葱翠,环境清幽。一栋略显老旧的二层小白楼,就是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的办公地。所长方敏称这里为“小麻雀”---“算上技术、财务、办公室等,一共8人”。

  小楼内部看上去更像一个传统的报刊编辑部:满是书本杂志,几张用于午休的小床塞在不同办公室,楼道间也堆满杂物。但墙壁上的题词署名却十分显赫,其中包括徐向前、迟浩田、张万年、张爱萍、杨得志、张震、洪学智等十数位元帅、上将。

  “上将以上的题词有上百件,挂不下。”方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会客室紧挨着露天阳台,茶几上也是一摞摞刊物、资料,墙上依然挂满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题词,以及与研究所人员的合影。

  61岁的方敏---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原是第二军医大学国防教育专业教授。他于1990年创办了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

  方敏说,这个机构的创办与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的国防局势变化有关。那时,中国军事学术界也发生了一场大讨论,焦点是:国防建设的重点应选在哪里,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国防观念。

  “我们曾有的担心不幸成了事实,一些国家的主权、利益静悄悄地丧失,看不见的战争已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方敏大学毕业后曾在青海插队、在河北军校教书。而他创建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一起手就盯上了兰德公司。

  由于与军内一些老同志熟识,方敏的想法打动了他们,研究所的名字也响亮。

  军事科学院一位副院长曾私下对方敏说:“你们能弄到这么好的牌子,要搞大。”方敏则说:“我就这么大能力,保住这个机构顺利运转20年就不错了。”

  即使有“老同志”相助,涉军研究题材仍然让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如履薄冰。他们曾主办过一份《国防战略研究》,订阅单位中有很多省委政研室及高校,但最终,方敏把它停掉了。

  “每年民政局社团管理局都会提醒:你们那个刊物会不会出问题,不能让它流到海外。”方敏说,“其实我们传播很有限,而且这是民间机构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是什么涉密的内部刊物。”

  与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相比,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的成立颇费了些周折。这家机构的理事长李健是转业军人,离开军队前是某基地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

  在办了几年网络科技公司后,李健创立了这家机构。开始他想把总部设在北京,但是需要挂靠单位,而涉军研究又有一定“风险”。于是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在成立4年后,2013年才获得契机落户江阴。

  “我们的定位就是外军研究,信息来源也是公开信息。”李健告诉本刊记者,从学术上讲,外军研究十分必要,“过去解读政策比较多,研究缺乏系统性”。

  与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类似,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的总部小巧玲珑。数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隔出了一间会议室、一间洗漱间以及办公区。六七张桌子摆着品牌不一的办公电脑。

  老同志鼎力支持

  相较而言,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的创立显得“顺风顺水”。

  它由全国政协前副主席郑万通任会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等为副会长。还有30名常务理事、117名理事、16名高级顾问,大多为社会名流。

  这种“高规格”,不仅让人联想起2009年成立的另一家智库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罗援少将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认为需要冷静和科学的分析,一方面是形势所迫,另一方面,对战略和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当时在我国还是一个缺项,所以就成立了这个促进会。”

  命名为战略文化促进会的原因是:战略必须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的形势制定不同的策略,但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是战略的底蕴,将战略和文化相结合,可以切入新的研究视野。

  对于一家智库而言,响亮的名誉或实际成员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拥有五六十位研究员和顾问,大部分是军队退休干部。其中,十多位军衔中将以上的老同志被授予“高级顾问”头衔,另外40多位国防战略、军事专家被称为“高级研究员”。

  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置身的小区,住户几乎全是1949年以前入伍的老干部,小楼又叫将军楼,之前的主人也是老干部。

  罗援也是这家机构的兼职顾问,与他身份类似的还有彭光谦、尹卓、金一南、乔良等被公众熟知的军事专家。事实上,这几乎覆盖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全部军事评论员阵容。张召忠也曾在这里兼任研究员。

  研究所的“权力机构”是所务委员会,方敏任常务副主任兼所长,主任是退役中将巴忠---他曾任武警部队司令员,也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会长。

  李健也一直考虑聘请军内老同志担任顾问,“虽未变成现实,但部队的老同志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发展建议”。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共有11名全职员工,包括财务、行政、接线员等。其中,江阴5人,北京4人,天津2人,还有两名部队转业军人和一名大学老师以兼职的身份成为核心成员。之所以有多家分部,是因为“跟着人走”。

  由于定位为研究外军的防务智库,目前最重要的业务部门是基础翻译部,每月有五六十万字的工作量。翻译人员都是兼职,李健希望研究所壮大后可以聘请全职员工。

  令他发愁的是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一直没有合适人选,目前由一位大学老师兼职负责。

  李健计划每年引进一位核心人员,全职研究人员不超过5人,目前有3位30多岁的转业军人,还有一位全职人员做数据库,工作量巨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军司令:美军精锐将像当年包围苏联一样包围中国
下一篇:美国征兵:大陆华裔入伍即送绿卡 当兵需三思(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