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作者:王道成,原题:《中日甲午战争与慈禧太后》
【核心提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太后早已撤帘归政。照理说,慈禧太后与中日甲午战争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不仅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而且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
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自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购铁甲十余舰,至是尽提其款筑颐和园,穷极奢丽,而吏役展转扣克,到工者十得其二成而已。于是,光绪十三年后不复购铁舰矣。败于日本,实由于是。”
但是,当我们研究了有关资料之后,却发现康有为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首先,光绪九年,即1883年,清政府并没有为经营海军筹过三千万两的专款。不仅光绪九年(1883)没有,整个光绪朝也没有。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决定创建海军,户部会议奏拨海军经费,每年南北洋各二百万两。但是,这四百万两的海军经费并没有兑现。
光绪八年(1882)/又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说:“昔年户部指拨南北洋海防经费,每岁共四百万两。设令各省关措解无缺,则七、八年来水师早已练成,铁舰尚可多购。无如指拨之时,非尽有着之款。各省厘金入不敷解。均形竭撅,闽、粤等省复将厘金截留。虽经臣迭次奏请严催,统计各省关所解南北洋防费,约仅及原议拨四分之一。”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初二日,李鸿章在奏折中又说:“光绪元年,奉拨南北洋海防经费,名为四百万,大半无着,岁各仅得银数十万,只能备养船购器零用而已。”
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海军衙门成立后,每年四百万两的海军经费,拨给海军衙门。但是,报解的情况仍然不妙。总理海军事务奕譞等于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二十一日的奏折中说:
“查臣衙门部拨常年经费虽有四百万之数,而厘金向按八成拨解,并各关洋税及雷正给军晌。每有解不足数。通盘牵算,岁入不过二百九十余万左右。岁出之项,北洋用款一百二、三十万,南洋用款七、八十万。现在搏节度支,北洋仅拨银九十余万两。南洋仅拨银五十余万两,并三舰薪粮十八万余两,四快船薪粮二十二万余两,煤油修费二十余万两,东三省练晌一百万两,统计需款三百二十余万两。此就刻下用款而论,已属入不抵出。且三舰、四快船岁修经费有增无减,南北洋常年用款,现在搏节匀拨,已有告竭之势,设使全部拨放,更成无米之炊。”
从海军常年经费的收支情况看,要拿出三百万两来修颐和园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三千万两了。
其次,颐和园是由海军衙门“承修”的,颐和园经费也由海军衙门“筹画”,颐和园的经费和海军经费的关系,自然是十分密切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海军经费的全部或大部都用来修颐和园了。
从现有材料看,颐和园的修建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
1、从海军经费中拨给
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十一日,总理海军事务奕劻等在奏片中说:“臣衙门自开办以来,部拨各款原备南北洋海防经费,东三省练响。水操内外学堂,各项费用浩繁,本有入不敷出之势。又加以颐和园工程需款,亦属不货,又不能不竭力兼筹、用藏要工。通盘计算,海军经费果能按年全数解清,尚可勉强抱注。以今岁而论,即可每年腾挪三十万两,拨交工程处应用。”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十六日,奕劻等在奏片中又说:
“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但是,颐和园的名称,始见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而颐和园工程却在光绪十二年(1886)就开始了。这里说的“颐和园自开工以来”,究竟是从光绪十二年(l886)算起,还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算起?“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持续了多少年?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就难以断定了。
光绪十四年(1888),海军衙门因经费困难,奏请由户部每年添拨洋药加税银一百万两,在奏折中,奕譞明确地讲了这一百万两的用途。他说:“臣奕譞本意,以三十余万两补放款之不足,以二十万两分年缴还赏借三海之款,其余四十万两,一半修颐和园等处工作,一半留为续办第二枝海军经费。”
这一请求,得到慈禧的批准。从光绪十五年(1889)起。由户部如数拨给。但是。海军衙门是否按奕譞原来的设想,将其中的二十万两用于颐和园等处工程。我们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资料。
二、海军巨款息银
海军衙门成立后,使奕遗等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经费历年拖欠。进出多有不敷、颐和园工程又给海军衙门增加了负担。为了备海军要需。同时也为了颐和园的修建、奕譞想出了一个主意:“筹一大笔银款,存诸北洋生息,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拟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光绪十四年(1888)冬。他将这一想法函告李鸿章。要李鸿章转商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湖北、江西各督抚,量力认筹。不久,各督抚先后电复:广东认筹银一百万两,两江认筹银七十万两,湖北认筹银四十万两,四川认筹银二十万两,江西认筹银十万两,直隶认筹银二十万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军巨款。这笔巨款,自光绪十五年(1889)_二月起,至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止,陆续解往天津,汇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这笔巨款的本银,直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都没有动用。但是,它究竟生出了多少息银?用于颐和园的又是多少?我们就不清楚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