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蒋介石在抗日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前夜的日记里说。他认为如果内战时,苏联支持共产党,他打败他们的可能性很小。国民党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的希望比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要小得多。
蒋介石
专访陶涵:调和者蒋介石
问:1960年代你曾三次见到蒋介石,你能仔细说说当时的会面情形吗?
答:那是1960年代早期。当时,我是年轻的外交官,被派到台北美国大使馆工作。我和蒋介石的几次见面都是排着队握手,没有机会认真观察他,当时宋美龄也在场。不过,那仍然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和一个世界级领导人握手。当时,有一件事给我很深印象:蒋介石握手非常轻,不过可能是因为他得和排着长队的人握手问候。多年后我想,这或许能说明他的内向性格混杂着“A”型人的侵略性。
问: 你当时对蒋介石是怎么评价的?我看到你在序言中提到伊罗生(Harold Issacs)的《中国革命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佩克(Graham Peck)的《两种时代》(Two Kinds of Time)、马尔罗(Andre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Man ’s Fate),以及杜希曼(Barbara Tuchman)的《风中尘埃》(Sand against the Wind),这些人的书对你的影响很大。这是不是西方(美国)人对蒋介石的普遍看法?
答:是的。那时我对他的印象大部分来自于这些书所描述的“标准形象”。这个形象不仅是学术界和新闻界的普遍认知,也是我所知道的美国外交部中国问题专家们的看法。之前,我认为蒋介石是个没什么人品的独裁者,虽然他的清廉自律名声在外。他手里握有一大把好牌,却把中国输给了毛泽东。
问:你对蒋介石的印象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大的转变?是写《蒋经国传》时吗?
答:1960年代初,当中国大陆的“大跃进”渐为人知时,我才意识到蒋介石在一件事情上一直是对的:他相信一种极端主义的乌托邦式改革已经占领了中国,而它必将失败。蒋介石从1940年代到1950年代在台湾的“白色恐怖”证实了他的独裁者名声。但我在台湾十年,去一些小城镇或农村参观时,可以看到蒋介石所进行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台湾土地所有制问题一直是用一种完全和平的方式解决的。通货膨胀和腐败在早期得到了控制。在非共产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中,台湾的收入差异是最低的。这些成功的基础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及一些代议制政治体系的萌芽,绝不能抵消蒋介石在台湾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但除了独裁的政治体制结构外,这些确实表明,一个有前途的中国现代化模式是有可能的。因此,在我写《蒋经国传》时,开始觉得西方历史中的蒋介石形象太片面。不过,我仍然认为一般知识分子对蒋介石的评价,本质上是对的。
问:你现在对蒋介石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答:在为写《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收集资料1年后,我觉得他应得到更加复杂的评价。我在书中对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增添了一些新的细节。在某些问题上,蒋介石会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有正当理由。为了生存和统一,他命令他的人民去战斗,为了赢得胜利不惜一切。就像杜鲁门和丘吉尔一样,蒋介石也知道他制造了一个道德包袱。我想说的是,他确实做了一些反道德反人类的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他一些次要的历史错误当然还有很多,但他在大陆和台湾的成就依然可以让他跻身“20世纪伟人”之列,这样的评价不是道德评价。在我看来,上个世纪中国的“伟人”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蒋经国、邓小平。是的,蒋经国确实应该在此行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民主改革者。
问:能否谈谈蒋氏父子的异同?比如性格、个性、思想、执政理念等。
答:蒋介石是一位内向兼具权威性格的人。他有些沉默寡言,甚至冷淡。主导他的还是权威性格――他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除了他的服从和忠诚外,很少有为人称道的品质。同时,他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在感到极其羞辱或悲观时,他会忍不住抽泣。在他那个年代的中国,他算得上是个浪漫的人――他会送花给夫人,在公共场合牵着她的手。此外,他还是个真诚的人,有时甚至是天真。毛泽东曾说他像鲁迅笔下的阿Q,很自以为是,身上有很深的传统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蒋经国外向、积极。如果他觉得有必要,他会对他的支持者长时间发火。有时他也让人难以相处,尤其在台湾早期,他主导了父亲的“白色恐怖”。他是个性格温和,在情感上容易和普通老百姓相通的人。
这两个人都是国家主义者,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个人都很务实。比如蒋介石,当他得知1969年,尼克松与周恩来开始联系时,他像吃了黄连。他却什么也没说,没对美国也没对外说任何话。相反,他一直将维持台湾的稳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以增加外国投资者和商人的信心。如宋美龄所说,蒋介石从来不了解民主。但是他的现代化政策给台湾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教育的普及以及家庭收入的增长,这些无形中为台湾自由的大众代议政府出现奠定了基础。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他接受了儿子的信念:经济和社会政策上的成功最终会逼迫国民党政权做出一个选择――是真正民主还是更加严苛的压制。他去世前几年时曾说,自己的任务是创造一个现代繁荣的民主社会。这是他和一个美国人谈话时说的,这正解释了我的评价,但我怀疑他是否理解台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所在。蒋介石并不信任美国人,根本原因是他认为民主让美国的外交政策在短期变化莫测。蒋经国喜欢美国,羡慕美国的民主。尽管早期他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貌似混乱的体系,台湾的条件还不成熟。实际上,他花了20年的时间来做出最后的决定。
问:通常印象,蒋介石在台湾几乎是一个独裁者,而你对蒋介石在台湾的25年执政评价颇高
答:这个问题其实刚已经谈到过。在台湾,蒋介石最终建立起他在大陆从来没有做到的全面独裁统治。基本上,他在台湾开始了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包括一次高度成功且和平的土地改革。他还批准了一个一党制的当地代表政府,由此给非官方的反对党的出现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和活力。腐败处于相对低的程度,而收入差异很小。都市化、教育的提高和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影响都形成了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
问:台湾经历了五位总统: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再到如今的马英九,你如何看待台湾的变化和发展?
答:蒋介石虽然独裁,但在经济上有效地实现了现代化;蒋经国是转变了的专制者,他带来了自由的民主制度;李登辉则巩固了政治和经济进步。陈水扁符合中国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这个第四代就像一个“败家子”,除了臭名昭著的腐败外,几乎一无是处,挥霍前三代人创下的资本。不过,历史可能会给出的论断是,他可能是最后一位推进台独的总统。目前为止,马英九的表现像是在试图做一个伟大的调解人,巩固一个中国的原则,无期限结束台独的讨论。很明显,马英九有一个原则:台湾现状的根本改变必须得到台湾人民的同意。
问:中国大陆会出现一个类似蒋经国的人物吗?
答:也许吧。或许还需要20年。哈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