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目标临时有变
经过紧张的战斗准备,志愿军第50军决定于11月30日夜间攻占大、小和岛。当天下午,空军将再一次轰炸大和岛,为陆军登岛作战清除障碍。这次执行轰炸任务的是上一次没出征的空8师24团一大队,吴清江正是一大队的领航员。
其实,在前一天夜间,空10师28团夜航大队的10架杜-2轰炸机曾飞临大和岛上空,打算趁夜色轰炸敌人停泊在大和岛附近海域的舰艇。可不凑巧的是,当夜航大队飞临大和岛上空时,发现白天还停泊在此处的美国军舰,此时已经撤离了。考虑到我空军夜间作战经验不足,上级立即命令夜航大队返航。
对大和岛的第二次轰炸没有成功,这让准备出征的空8师24团一大队的年轻人,更加摩拳擦掌。吴清江记得,飞行员出征之前要做两件事,一是改善伙食,第二就是照相。“5个人坐一排,中间隔开一点。用侦察科的大照相机咔嚓一照,然后再裁开。”吴清江他们心里明白,这照的是烈士相。上天作战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照烈士相也是为了备不时之需。不过,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们并不在意。一想到能上天执行任务,他们非常兴奋。“终于能飞上蓝天,为国效力了嘛!”吴清江说,他们这些学生兵心里憋着一股劲,想上天露一手,让老兵们看看,他们虽然没打过仗,但也同样勇敢。
11月30日的任务预定时间是14时20分,与上次一样。据说选择这个时间别有深意。每天15时左右,敌歼击机大机群在朝鲜北部的活动基本结束,陆续返航。随后黄昏临近,敌机通常不再出动。此时,正好是乘虚而入,出其不备的绝佳时机。
同样的任务,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机型,同样的空中配合,这次轰炸大和岛的计划与11月6日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次出征,却没有上次那样低调。第一次轰炸任务下达时,只有大队长韩明阳机组的4个人在场,再由韩明阳向执行任务的另外32人传达。就连一大队的吴清江也是在轰炸大和岛胜利之后,才从出征的战友口中得知的。
而这次轰炸大和岛,早在三天前机场的大喇叭里就开始宣传鼓劲了。红旗、横幅、锣鼓喧天。吴清江记得,为了鼓舞士气,政治部主任还做了好几首打油诗。“就连于洪屯机场周围的老百姓们都知道,我们又要去教训美国人了。”吴清江说。
虽然于洪屯机场远在沈阳,但这样高调的宣传,很容易让无孔不入的美国情报机关探听到消息。
就在起飞前,指挥部得到信息,敌人的指挥所设在大和岛的灯塔内。轰炸目标临时从原定的大和岛改为岛上不到20平方米的灯塔。目标缩小,编队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于是,9架杜-2轰炸机从原定的“品”字形编队,改为三个中队前中后排开的纵队跟进编队。吴清江向记者解释说:“这种编队可以由每个中队长机自行瞄准轰炸目标,这样就能瞄准三次。轰炸目标小了,瞄准次数多一点,命中率也就高一点。”
轰炸目标变了,轰炸机的编队跟着改变,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指挥所却没有把这个变化通知给远在凤城机场和浪头机场担任护航任务的拉-11歼击机和米格-15喷气式飞机编队。
这,也就给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导读]这次轰炸大和岛,早在三天前机场的大喇叭里就开始宣传鼓劲了。红旗、横幅、锣鼓喧天。为了鼓舞士气,政治部主任还做了好几首打油诗。吴清江说:机场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要去教训美国人。
志愿军空军的杜-2轰炸机群(资料图)

中国空军使用的拉-11战斗机(资料图)
早飞的4分钟
在谈到第三次轰炸大和岛战役时,曾经参加战斗的飞行员们都屡屡提到,杜-2轰炸机提前的4分钟。
预定起飞时间是14时20分,但心急的塔台指挥员提前30秒就打响了信号弹。信号就是命令,早已等待在跑道上的轰炸机闻声次第起飞。
吴清江告诉记者,飞机编队由“品”字形改为纵队跟进后,先起飞的飞机不用在空中大转弯等后面的飞机,集合时间缩短了。就这样,当9架杜-2轰炸机在空中编好队时,比原定时间早了4分钟。当编队飞过奉集堡时,三个中队的领航员都发现比原定时间提前了。
此时,大队长高月明下令减速,想通过这种办法消解掉提前的4分钟。可杜-2轰炸机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60公里,最小时速也不能低于每小时300公里,再慢飞机就要往下掉了。吴清江说,更不巧的是我国东北处于西风带,飞机往大和岛方向飞正好是顺风。轰炸机的时速虽然勉强降下来60公里,可风速也有四五十公里,这样里外里一折,轰炸机编队还是快了4分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