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愈后,他进过修理厂,开过车。1999年,三十好几的他,揣着积攒下来的钱在昌平开了一家小熟食店。四五年里,他和妻子苦心经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杨国庆说,为了生意,他放弃了所有的爱好。
“头几年,每月能赚个万把千,房子和车都是那时挣下来的。生活安定下来,我就觉得心开始变野了。”
2005年,杨国庆告诉妻子薛佩英,要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妻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杨国庆自由了。除了看书、打猎,他还把店里的地下室改造成一个小小的登山俱乐部,组织一帮驴友专拣有山的地方跑,近的在京郊,远的到西藏。
5月,杨国庆和俱乐部的几名成员到昌平西边50公里的长峪城登山。那里有海拔1400多米的山岭,有长城。临近夏季,杨国庆低着头在半山腰上走。起身喘气,发现山梁上有一片接连在一起、极为明显的人工壕沟,同伴都断定是附近的村民挖的。熟悉战争历史的杨国庆越看越不像,觉得这些沟沟坎坎很像是工事。
“到了山顶的烽火台,我就看见墙体上全是子弹孔,有平射的,有俯射的,外面口径大,里面口径小,我对枪很熟悉,知道是枪射击的。”杨国庆断定这个山梁上打过仗,而且规模还不小。
从山顶下来,他专门到长峪城村打听,从一个叫岳长玲的村民口中,得知这地方1949年前打过大仗,“村里的老人,有一半人都知道这里发生过战争,但是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哪场战役,只听老辈说战争打得很激烈,甚至还用上了熏炮(毒气弹)。”
这件事情就一直萦绕在杨国庆的心头。2006年年初,杨国庆跑到昌平区档案馆查资料――原来69年前,在昌平,竟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役。
1937年7月29、30日,平津相继沦陷,日军以铃木第十一混成旅团、酒井第一混成旅团、川岸第二十师团一部及板垣第五师团等约7万人进攻南口,中国军队第七集团军所部汤恩伯第十三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等6万人沿南口长城沿线迎敌。
南口,在昌平县西部,燕山与华北平原交接处,因在居庸关南之口,故名。现设南口镇,南距北京德胜门38公里,东距明十三陵9公里。昌平整个西部山区成为战争的最前沿。这场战役从日军8月8日进攻南口,到9月1日中国军队撤出长城沿线,历时20余天。其中有18天的阵地争夺战,战线都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长达500余里,中国军队伤亡33691人,伤亡日军15000人。
读完惨烈的记载,杨国庆一夜未眠。
三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国庆和俱乐部的同伴去东北参观抗日联军遗迹。杨国庆想:“人家那边又是展览,又是纪念馆,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能弄起来呢?”
从东北回来,杨国庆跑到城里花1050元钱,买了一个金属探测器,之后就钻进地下室,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出门。妻子薛佩英觉得奇怪,便下去查看,发现杨国庆的桌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堆起一叠叠厚厚的资料。
2007年6月11日,杨国庆又上山了。他先到北领长城,在碉楼里发现大量的弹片,挖掘出马蹄铁和弹夹。天黑了,他打着灯步行五六公里,到黄花坡长城高楼下,在那里他挖掘出中国军队遗留下来的罐头盒、枪探条以及众多的子弹壳。
这天晚上,杨国庆睡不着。半夜,从帐篷里爬出来,看见月光照在弹痕累累的长城上。
“风很大,呜呜的,好像是那些战死的英灵在吼。那时,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农民,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兵。”杨国庆使用的金属探测器价值1000多元,至今他已经用坏了3个。
展厅门口杂乱的操作间里放着刻好的“余营长之墓”墓碑,至今杨国庆已经自费立碑、石刻5块。
两头蒜
最让杨国庆感动的,是在南口挖到的两头蒜。
2008年4月的一个下午,杨国庆在南口清理一段两米的战壕。那天他小心翼翼,生怕损坏了什么东西。他发现一个铁壶,旁边挨着一个搪瓷碗。
杨国庆移开那个锈迹斑斑的铁壶,在碗里面发现两头蒜。
“70多年了,这两头蒜还在。大概是旁边的铁壶使得蒜在碗里面和外界隔绝,让它没有腐烂。”杨国庆不止一次向别人提起这两头蒜,每次都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还在周围发现筷子和水壶。“水壶、筷子、碗,这些东西都是士兵随身的东西,打完仗他们就要把这些东西挂在身上转移。在战壕里发现这些东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战士不在了。”
杨国庆说着,眼睛湿润起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