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甫
在振兴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艰难历程中,作为技术领军人,他担任过多个型号发动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航空动力创新路,攀登航空动力新高峰,实现了我国航空动力的新跨越。
他就是我国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航天月桂奖、中航工业“航空报国特等金奖”的获得者,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江和甫。
航空动力报国路
1940年3月,江和甫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农村家庭,4岁那年,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幼小心灵中的母爱和父亲言谈中生母的寄托,成为激励他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动力。
在之后父亲和养母含辛茹苦养育他的成长经历中,更让他暗自逐渐形成了一大心愿――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有出息,除了工作和事业之外,要在父亲与养母身边尽孝,以如愿生母的希冀。
1961年7月,江和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分配到沈阳410厂,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曾多次向同事表露过,想调回家乡工作,以便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和养母。
然而,每每在事业与家事之间选择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航空报之国之路,把尽孝的情感埋藏在了心底,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在了航空报国的行动之中。
他是一位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的航空科研攻坚战士。
50年来,为了振兴我国的航空动力事业,江和甫曾先后多次辗转沈阳、贵州、四川的航空工业单位工作。
1968年年底,江和甫和爱人都在沈阳410厂当设计员。
当时,上级决定要抽调两名科技人员去贵州,支援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
资料图:国产涡喷13航空发动机
贵州是一个条件极差的山区地带,当时领导为确定派往人选感到特别犯难,在这种情况下,江和甫却主动找领导要求说:“让我们两口子都去吧!”就这样,1969年年初,他和爱人一起到了条件极其艰苦的贵州工作。
1975 年,江和甫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他心里倍感焦急,便向组织提出调到无锡工作,那里离他的家乡近,上级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也就同意了。
事后,他又反复掂量:贵州发动机研究所正处于创建之初,很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自己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吧。
当上级领导问到他改变主意的原委时,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这里正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为了家事走了,说不过去。”
1976年,父亲的病情更加严重,他请假回去探望,病中的父亲对他说:“你还是早点回单位去吧,我‘走’的时候,你就别回来了――路这么远,工作又那样忙。
”父亲弥留之际,因工作实在无法离开,他未能当面为父亲送终,也未能亲自料理父亲的后事,这成了他的终身憾事。
此后,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涡喷13系列发动机的研制,使涡喷13发动机成为当时我国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
90年代初,为启动某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的研制,上级调江和甫到坐落在四川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担任总设计师。
通过研制团队几年的奋战,该型“核心机”在高空台进行了试验,技术性能达到了设计标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