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利益者反对改革
为治理公务用车问题,我国一些地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但十几年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破题,一直在争议中走走停停。
公车改革既节约了财政开支,又治理了不廉洁行为,却为何难以推进?王锡锌分析说,“车改是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故难以推进。公车改革之难,首先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他说,很多车改措施只能称为半成品,既不彻底,也显软弱。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则认为,过去的几次车改试点,都是“从下至上”的路径,更多属于地方自发行为。这使车改缺乏足够强大的动力,还会遭受更多的阻力。
公车改革之难,还难在车改制度的设计。“公车改革需获得舆论认同。所有的改革都和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在设计、落实公车改革方案时有没有公开、透明、公正地体现民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长期研究公车改革的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江伟说。
公车数量之谜
民间和学者统计:约300万-350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3000亿元-4000亿元。
财政部等数据显示: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1500亿元-2000亿元(不含医院、学校、军队、国企以及超编车辆)。
公车改革三种模式
货币化改革
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因公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集中统一管理
将各机关公交交由公车管理中心(机关车队)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
加强管理监督
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车辆编制和使用方式,压缩公车费用开支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部分亮点
省部级官员
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
车跟人走: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不管升职还是平级调动,车都要跟人走
费用:降低要求
省部级以下
要求: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但车辆不固定到人
“公车”消费Q&A
1有些部门何以如此之高?
海关总署解释说:“海关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税收征管、贸易监管、打击走私等任务,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此外,海关总署与国税总局的统计口径,均包括了其直属单位和下辖的数百个地方分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体制不同,无法横向比较。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公车的比例高,金额高,实在是高。这些都属于监管部门,开的车档次也比较高。”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鹏怀则认为:“有些部门需要经常出去跑,这是业务需要,合情合理也合法。但现在老百姓普遍怀疑的是和业务性质结合不是很紧,各部门应该给出更具体合理的解释。”
2公车消费占比多少才合理?
今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在《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中写到,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
那么“三公”消费中公车部分应当占比多少?叶青认为,大致比例应在60%上下。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中提到,中央行政单位去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占比65%,前述已披露的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中公车部分占比约61%,2011年“三公”预算中公车部分占比约60.50%,均不离60%左右。
叶青同时指出:“有的单位公车经费数字大得惊人,比重极高,说明有改革的空间。”
3公车消费还应当公开什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认为,公布“三公”经费目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方向应当是逐笔公布经费的用途细节。
叶青则认为,最基础的公开标准至少要包括“人、车、司机”三个分项,即人均公车费用、车均费用、司机费用。“有个说法是,公车,领导办公事三分之一,领导办私事三分之一,司机办私事三分之一。司机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叶青说。他理想的“三公”公布状态是:“各部门公布的数字,可以经得起我们随意加总测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