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港台

港17万公务员不到40名高官配车 监督无处不在(图)

www.sinoca.com 2011-07-30  四川在线


仅用6343辆车,就满足了17万公务员的公务出行需求

  截至28日,已有88个中央部门完成“三公”经费公开,这些部门2010年支出决算合计64.49亿元,其中“公车”支出共计39.67亿元,占已披露2010年全部“三公”支出的62%。

  据报道,内地拥有公务员1053万人,官方公布的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还在以高速递增。而在香港,政府仅仅用6343辆车就满足了17万公务员的出行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六部门公车支出预算过亿

  公车支出的数额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不均,呈极端的两极分化。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2010年“公车”支出最高,为148623.60万元,每工作日花594万元;而公车开销最低的中国红十字总会只有30万元,两部门相差4954倍。

  从公布的各部门2011年预算可以看出,有31个部门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比上年决算有所增加,占比35.6%。其中交通运输部增长额度为中央部门之首,增加615.67万元,之后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增加121.90万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增加107.57万元,国家电力监管委增加88.94万元。

  此外,88个中央部门中公车支出预算过亿的有六个部门,数额最高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超过14.55亿元,其他依次是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4.50亿元,质监总局2.69亿元,中国气象局(含全国气象部门)1.65亿元,农业部1.51亿元,公安部1.24亿元。

  部级干部公车支出4000万

  28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公布了“三公”情况,2010年国管局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总计4665.03万元,实际支出4628.48万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部级干部专车和部分一般公务用车购置支出。

  国管局部门预算中使用财政拨款开支公务用车购置费的单位为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去年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数为4502.06万元,实际支出4487.55万元。在实际支出中,4000万元用于78个部门的部级干部专车和部分一般公务用车购置支出,487.55万元用于国管局公务用车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运行支出。而今年,国管局用于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数为3910.07万元。

  2010年“公车”支出前六

  部门 “三公”总计消费(亿元) “公车”支出(亿元) 占比

  国家税务总局

  (含国税系统) 21.66 14.86 68%

  海关总署

  (含全国海关系统) 5.03 4.58 91%

  质监总局 4.19 2.78 66%

  银监会

  (含全国银监系统) 2.82 2.34 83%

  气象局

  (含全国气象部门) 2.27 1.69 74%

  农业部 2.36 1.51 64%

  一场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

  车改17年来,成效不大,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在政府日渐压缩行政性费用支出的呼声下,公车费用却持续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17年来的公车改革成效不大。独立财经观察者陈宁远说,请吃请喝在中国的人际关系里不难理解,可公车费用为什么集体都这么高?这可能是体制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吃喝可能有办法,不让不该出国的人出国也可能有办法,而不让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坐公车就没那么容易。

  “限高”解禁后问题趋严峻

  据了解,中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源自前苏联时期实行的供给制,其特点是按干部级别配备公车。在公车制度建立的最初几十年里,车辆配备控制得较为严格。1984年,只有高级别干部可乘坐公车的规定取消,公务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对公车的配置及使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1989年曾下发《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进行规范管理: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但据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观察,中央部委对上述规定还比较重视,而在地方几乎已成空文。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书记和乡长一般都配有专车。

  配车超标同时,公车私用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00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心公布了一份公车私用情况调查。称一些地方的公车,公务用途占1/3,干部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不公,日趋严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香港多名高官名流连环接到不雅“床照”勒索信
下一篇:马英九非常坦率:2012年面对的是一场困难选战(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