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轻人“变穷”的话题成为许多媒体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月薪1530元,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月薪4467元。
据北京大学课题组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1588元;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数据,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3694元。
数据显示,2005年,大学毕业生月薪是城镇职工的104%;10年后的2015年,大学毕业生只有城镇职工月薪水平的83%。再看10年增幅: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增长232%,城镇职工平均月薪增长338%。这是未考虑通胀的结果,但通胀对所有工薪族的影响应该是相似的。
对国外青年群体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收入增长也跑不过社会平均水平,“年轻人变得更穷了”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
可见,过去10年,相对社会总体水平,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失落的阶层。如果把毕业生当作年轻人的代表,年轻人的确变得更穷了。
“青年贫困”蔓延全球
青年贫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
英国卫报对此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除澳大利亚外,在英、美等几个经济体中,年轻人的收入增速远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并且这些我们称之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群体,相比他们父辈年轻的时候赚得更少,也就是说,代际之间财富鸿沟显著。《卫报》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考虑通胀因素后,英国25~29岁年轻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04~2005年的水平——从当时的3.19万英镑下降为3.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9.18万元)。
在法国,没有稳定工作、没有住房的“漂一代”有很多。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这些年轻人只能“漂来漂去”地到处打零工,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法国《世界报》报道称,法国的失业率已达到二战之后从未有过的高水平。每4个失业者中就有一个不到25岁。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该国有1/5的年轻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英法两国年轻人的现状也是整个欧洲年轻人的现状。
30 年前,欧洲年轻人的收入高于平均工资水平,但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收入比国家平均工资低20%。退休工人的工资却在不断上涨。对此,《卫报》在日前公布的关于年轻人未来前景的调查报告中称,“80后”、“90后”是欧洲社会中“受益最少的群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家债务危机、工作岗位紧缺、经济全球化和房屋价格上涨。
无论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西班牙、意大利,年轻人的收入,其实是拖了社会平均水平的后腿,其中以意大利为最,年轻人的收入增幅竟然比社会平均水平低了19个百分点。
年轻人需要安家置业,需要娶妻生子,其支出通常要比退休人群高,因此也需要相匹配的更高的收入,但现实就是怎么残酷。
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年轻人也深受收入减少的困扰。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的统计,2012年,台湾未满30岁、30至34岁、35至39岁三个组群的平均年所得,都低于15年前的水平;同样,香港《各世代大学生收入比较研究报告》指出,按通胀调整后,不同年代的大学生无论在起薪点或及向上流动的加薪速度,均有明显下降。
作为国家未来的年轻人的状况,如果变得比其父辈更穷,将带来极大的隐患。
中国年轻人变穷因没赶上“资产泡沫”?
先说说中国年轻人的情况。尽管他们用着比过去更好的手机,娱乐方式比过去更多,营养比过去更好,为什么却还有“更穷了”的感觉呢?
这可能是因为财富积聚更难了,年轻人在财富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也下降了。
先来看看年轻人相对财富地位的下降。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这些年来,房子是拉开居民财富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相信周教授的话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感知。网上有个笑话说,1990年代,上海某人辞职卖房创业,经过20年的辛苦打拼,他终于存够了400万,买回了卖掉的房子。可见有房没房,大不一样。当然,房子并不是唯一的拉开财富差距的因素,其他资产也构成了其中缘由。这是因为,在一个世界性的、长期的宽松货币环境中,资产价格会畸形上涨。
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写了一篇《中国正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食利阶层,“即那些拥有不动产、股票、有价证券、票据,仅仅靠利息、股息、地租就能获得稳定的甚至不断扩大的现金流的人”,这些食利者的财富大多数是拜宽松货币所赐。换句话说,他们赶上了泡沫的盛宴。吴晓波自己也是食利者中的一员。他说自己早就成了亿万富翁。他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多年来不断买房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