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北边, 有一个中国味极浓的城市。在经历10年沉寂之后, 随着中国在2000年启动 “东北振兴计划”, 朝鲜特别经济区发展, 明确转换为新模式—依附他国企业共同开发。缺乏中国支援的罗先和黄金坪经济区, 至今仍然只有孤独的钢筋和铁丝网悄然伫立。
尽管金日成、 金正日、 金正恩三代朝鲜领导人均在为此努力, 但罗先被设立为自贸区至今23年中经济几无起色。 从去年开始, 朝鲜猛增19个特别经济区, 不仅是数量增加,更在功能上
朝鲜改革开放23年。资料图
朝鲜北边, 有一个中国味极浓的城市。 菜单几乎都标上中文, 生产的商品被打上“中国制造” 标签, 街上的车好多是中国牌照, 连路边行人嘴里咕哝的都是中文。 这里, 便是朝鲜在1991年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自由经济贸易区—罗先。
尽管金日成、 金正日、 金正恩三代朝鲜领导人均在为此努力, 但罗先被设立为自贸区至今23年中经济几无起色。 从去年开始, 朝鲜猛增19个特别经济区, 不仅是数量增加,更在功能上将其进行区分。 这些措施, 或许能缓解朝鲜经济“改革” 所面临的困境。 失控倒逼改革
朝鲜国家经济开发10年战略计划
1991年, 朝鲜将罗先设为自由经济贸易区, 迈出了经济改革的第一步。 学界观点普遍认为, 开放罗先与当年东欧剧变的国际环境和朝鲜国内困难局势有关。 开放, 实为必然之举。
在《金日成选集》 中, 也可找到朝鲜必须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根本“无法实行” 国家计划经济。
“每年捕鱼数量据说是数十万吨, 但能到人民手上的却极少……没有及时加工的鱼全部腐烂了。”(1968年6月)“现在关于经济的统计都不正确。 设备统计的数据也不对。”(1974年7月)“渔业部无法给出详细的计划……钢管和钢材也缺乏BBC”(1976年11月) 从《金日成选集》 摘录的20世纪60至70年代的语句中不难发现,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 不要说实行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 连计划经济所必需的数据都无法保障。
金日成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 在1982年12月说道:“由于根本没有基础数据, 国家计划委员会很难作出调整。 只能调高计划数字, 却无法以此作为指示依据。”
除开《金日成选集》, 朝鲜文献中常出现的都是诸如“自力更生”、“利用地方资源” 等希望各工厂、 企业、 机关等单位自行解决生产等问题的词句。
生产统计不精确, 导致消费分配计划不合理。单体生产与整体分配之间, 极易形成数字落差。 恶化的后果, 将使中央政府无法进行整体计划调控,这对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来讲非常危险。另外, 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所面临的粮食短缺危机, 让人均口粮降到540克。 这个数字再按不同阶层供应之后, 平民温饱状况堪忧。 而对比中国解体人民公社、 允许私人租用土地等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措施, 朝鲜土地政策几无改变, 粮食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1990年前, 朝鲜从苏联拿到大量能源、 物资、 资金援助, 就算国内存在问题还能勉强维持。 但东欧剧变之后, 朝鲜面临援助被切断的窘境。 存续已久的经济危机如果不能解决, 将对政府合法性造成巨大冲击, 这是任何当政者都不能允许的。
因此, 朝鲜选在1991年的当口尝试走出第一步, 开放自贸区, 是一种不得不为之举。 之后的23年, 朝鲜相继设立鸭绿江经济开发区、 新坪旅游开发区、 满浦经济开发区等19个经济开发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