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品全部混入生产线 来历不明的牛肉饼就此“洗白”
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是生产厂商做出的品质承诺。过期的冰鲜原料,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储存,都不应该被当做正常的原料投入生产。然而,上海福喜工厂内发现,不仅仅存在使用过保质期原料的情况,一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品,甚至还有一些打包好的成品,同样可以成为原料,重新混入到生产线上。
为了对次品进行分类管理,福喜要求所有挑拣出来的次品要摆放在标有次品字样的金属盒子里,那么,这些次品最终流向哪里了呢?记者向管理人员进行了求证。禽肉线班长对此表示:“次品就是次品,派啥用,次品都是没用的。是不好的东西,是垃圾,你不要管它次品发给谁,你管它呢,你不要管。”
2014年5月16日,记者被安排到麦乐鸡生产线,担任煎炸成型后的次品挑拣员。一个小时,记者挑拣出的次品就能装满三个这样盒子,而这些次品竟然被工人直接推到了原料绞肉区。经过200摄氏度高温油炸后的次品将和0度左右的鸡肉原料混在一起重新利用。
工人们告诉记者:“你添加进去也看不出来,添加都是有比例的,不能加太多,太多了口感不一样。”至于添加多少,工人们表示:“一般加5%”。
记者注意到,一旦因为设备故障或者操作不当产生次品时,这些次品会被及时封存,重新标注为麦乐鸡二级品,推入冷库,在之后的生产当中慢慢消耗。这样的做法,不仅在国产麦乐鸡中存在,流水线上几乎所有产品中都有添加二级品的行为。其中包括日本全家鸡排、麦当劳火腿味猪肉饼,肯德基烟熏肉饼,必胜客披萨猪肉粒等。二级品就是次品。
除了添加次品之外,一些来路不明的成品也成为福喜公司的原料。2014年7月4日,在原料解冻间,记者看见了75箱包装完好麦当劳10:1牛肉饼,这些牛肉饼外箱上印有产品名称、QS标志等关键信息,生产日期为2014年6月18日,保质期60天,可以判断这些都是最终产品。这些牛肉饼究竟是麦当来退回来的,还是因故未能销售的,记者不得而知。但是在7月4日,这批产品却被重新回收生产,这也意味着产品保质期被重新归零。
我国食品安全法28条规定,食品生产企业禁止生产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记者看到,添加回料的现场,有工厂的质量把控人员,难道他们对此是不知情的吗?然而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却告诉记者:“返工的你每吨少加一点。可以少加一点,不能过量。按道理来说?不允许加”。
牛肉饼和牛肉充分混合,被打成颗粒后,再经过大型绞肉机的充分搅拌,再也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工人将这些肉桶送到牛肉饼的成型区域,一块块的牛肉饼被敲打出来,过速冻,经过工人包装,装箱,打上了7月4日的生产日期,事实上,这里面含有部分6月18号就已经生产出来的成品。这些牛肉饼被送到国内的麦当劳门店,成为了麦当劳广告里“畅快淋漓的味觉挑战”。
各种监管形同虚设冷冻臭肉重新变身“小牛排”
在调查中,工厂四个有关原料的概念,分别是原料肉,待用肉,二级品和次品,原料头和待用肉指的是生的原料,二级品和次品是指经过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按照工厂要求,每种原料都应该有一套专门的质量把控体系,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一些次品被重新命名为二级品,然后和原料肉、待用肉混在一起重新加工,通过一次次的转换身份,打乱了原本相对独立且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
为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每隔一段时间麦当劳等客户都会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参观检查。每次检查前一天,公司质量把控部门都会通过邮件通知生产单位,检查当天各生产线“铰肉现场不能有次品”,福喜工厂的次品都规定装在蓝色的塑料袋中,而事实上,每当有检查,生产线车间的蓝色塑料袋全都消失了。“来检查的时候不能添加”,工人告诉记者:“麦当劳要来、日本人要来、YUM(百胜)要来,万一给他们知道了,订单取消,现在做生意都要讲诚信的,你出尔反尔谁和你做生意。”
检查一过,“蓝袋子”被重新由冷库推回生产线,由于冷库温度低至零下18度,这些被冻得硬邦邦的次品,连同蓝色的塑料外包装一起被放置在200度的油炸槽上解冻,随后添加到原料中,让次品重生。
在记者卧底采访的时间里,次品添加的产品最终将被用于制作麦当劳的汉堡、必胜客的披萨,消费者看到的是被精心包装的快餐,消费者看不到的是生产线上的种种添加。高度工业化的集中生产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那么效率和安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