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蒋洁敏境外运油重庆建厂 为薄熙来政绩做文章(图)

www.sinoca.com 2013-09-16  凤凰网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父亲的行事风格对蒋洁敏影响很大”。记者也在走访中了解到,蒋洁敏走上领导岗位后,每次回村,“在村口就下车,步行进村,小车只能在他身后跟着。和他家女人出门吃饭,也不开车,就是随便找个小饭馆,随便点俩菜就吃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蒋洁敏的妻子姓史,是邻镇河流镇人,蒋洁敏20多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她。婚后,两人过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育有一子。

  蒋洁敏还有3个弟弟。村民们说,大家平时都以小名相称,记不清他几个弟弟的大名。一位村民回忆,蒋洁敏的大弟建生曾是青岛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员工,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二弟建设在河北廊坊霸州市电力部门上班;三弟建华从东营市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毕业后,进入胜利油田工作。蒋洁敏进入中石油集团后,他也跟到中石油集团做了一名办公室主任。虽然有人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蒋洁敏当官后,没有给自己的亲戚带来一点好处,就连他的一个堂兄弟,至今也只是阳信县一家织布厂的普通职工。但蒋洁敏三弟的职业路径,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2011年,蒋迎畅患上癌症,蒋洁敏把父亲接到北京做手术。20多天后,蒋迎畅回到县里,终究没能出现奇迹,很快撒手人寰。蒋父去世后,只剩下蒋母一人留在村中。不少人对记者感慨,蒋洁敏家的两亩地,一直是他80多岁的老母亲亲自打理,有时候,蒋洁敏的叔叔会帮着干点活儿。一位村民说:“他们家在北京有别墅,但她不愿意去,最多也就是冬天去住住。所以,他们兄弟四个每星期至少有一个回来,陪老娘坐一两个小时再走。”但村支书告诉记者,自己2011年上任后,就没见过蒋洁敏回村。阳信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猜测,这可能是因为蒋洁敏的职位越来越高,离家越来越远,工作也越来越忙。“就算回来了,也待不了几分钟。他又不喜欢惊动县里、村里,谁碰得到他呢?”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西头蒋洁敏家的老宅。灰白色水泥围墙、铁皮红漆大门,两侧张贴着工整的对联……与周边的邻居家并无二致。大门上“合家欢乐”的横批还红得像刚贴上去一样,可门上的“铁将军”却昭示着这家主人并不在家中。

  “不知道老太太是什么时候被接走的,儿子的事情她怕是接受不了。”一位路过的村民感叹道。

  3.“只是填了几张表,就被大卡车拉走了”

  蒋洁敏在1972年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子。当时,正在读高二的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参军还是工作?只要再过一年,

  18岁的他就可以参军了,但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带回另一个消息:东营的“九二三厂”正在招工。

  “九二三厂”即胜利油田的前身。在东营市胜利油田老基地的中心地段,记者从油田科技展览馆了解到胜利油田的发展历史——1961年4月,东营地区的“华8井”首次获得日产8吨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油田;1962年9月23日,“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九二三厂”由此得名;1965

  年1月25日,又一支钻井队在胜利村打出“坨11井”,这是我国第一口原油日产过千吨的油井,后经山东省委批复,“九二三厂”改名胜利油田;1972年,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成立,陆续组织了河口、临盘、孤岛等地区的勘探开发会战,开始大规模面向社会招收石油工人。

  正是在这一年,17岁的蒋洁敏结束了学业,来到离阳信县170多公里的孤岛(今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成了胜利油田孤岛采油指挥部井下作业队的一名修井工。

  41年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孤岛。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遍布采油厂,红色或黄色的采油机随处可见,几乎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口油井。越往北走,道路越宽阔,马路两边的树木修剪得非常整齐,一排排红顶的5层楼房一字排开,从朝阳一村一直排到朝阳五村、六村……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那些房子是孤岛采油厂的家属楼。

  相比阳信县老乡表现出来的谨慎,孤岛的职工对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没有那么警惕。一位同在1972年进入胜利油田的退休职工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当时招工有3个途径:部队军人、油田职工后代、社会招工。招聘的流程非常简单,“只是填了几张表,写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就被大卡车拉走了。”

  4.17岁的艰苦让他“没有笑脸”

  随后,记者来到孤岛采油厂,试图了解蒋洁敏当年的工作情况。采油厂的宣传人员对记者先是非常热情,但一听到“蒋洁敏”3个字,气氛立即变了。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这个敏感的节点上,谁也不愿意多说,但他还是向记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孤岛的资料。

  上世纪70年代的孤岛地如其名,在找到石油之前,这里是一片平静孤寂的盐碱地。1972年,孤岛采油指挥部刚刚建立时,气候和环境都很恶劣,石油工人用“鸟无树做窝,人无歇阴处”来形容当时的条件。“很多人到了这儿,看一眼就走了。几个月后,第一批招来的工人跑了一大半。”油田一位工作人员说。蒋洁敏是留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吴群(化名)当年在孤岛做了几年小买卖。在他看来,油田所有工作中,修井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整天野外作业,风吹日晒,还不能按时吃饭,如果遇上井喷和冲砂,内衣都会被油浸透。早期技术不发达,修井工经常要靠人拉肩扛运输和使用各种大型设备。一个最普通的直径约10厘米、高30厘米的钻头,都有几十公斤重,需要两个壮小伙才能抬起来。“长期和铁家伙打交道,少不了会有些磕磕碰碰。”一名胜利油田的员工告诉记者。更严重的是,由于当时没有提拉设备,工人在洗井、冲砂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我就亲眼见过好几次,有工人不小心被洗井的化学药剂或酸液溅到眼睛里,可怕极了!”吴群说。

  “因为修井工作实在太累太苦,工人们脾气都很急,恨不得把1小时的工作10分钟干完……蒋洁敏当了好几年修井工,这个工作给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没有笑脸。”曾经有媒体报道了一位工人对蒋洁敏的回忆。很多孤岛的石油工人也推测,蒋洁敏当官后的雷厉风行和不苟言笑,与他17岁初入社会时经历了这种艰辛有关。

  蒋洁敏的少年老成也日渐显现。1972到1980年的8年中,蒋洁敏在孤岛采油指挥部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员、作业队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20岁出头就走上管理岗位。

  1980年,为了弥补“文革”时很多管理人员未能正规上学的遗憾,受山东省委组织部委托,山东大学开始举办干部专修科。25岁的蒋洁敏得以到山东大学经济学系在职学习工业经济专业。这段为期两年的学习,给蒋洁敏提供了晋升的资本。

  1987年1月,胜利油田的孤岛、孤东两个采油指挥部合并为滨海采油指挥部,蒋洁敏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1989年12月,又恢复为孤岛和孤东两部分,分别改名为孤岛采油厂、孤东采油厂。蒋洁敏任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主管矿区建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华尔街日报:如果相信华尔街 那你就是个傻瓜(图)
下一篇:中国买家“包抄”悉尼 投资者飙增料推房价(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