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企业开工是为了强撑着给银行看。一旦企业停止生产,银行会起诉,并会对互保企业抽贷。这些做做样子的企业,被称为“僵尸企业”。温州的很多普通人都知道,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只是温州表象,实业不振才是问题的根源
据2013年上半年温州海关的数据显示,在统计的10个行业中,只有3个出口略有增长,其余7个都是负增长,最严重的打火机下降了32.2%。
在永强,记者随机走访的5家皮革厂,有2家小厂停工,1家小厂每个月只开工1周,2家大厂都已大幅裁员。豪来邦皮革厂2012年裁掉了200多人,现在只剩下100多人。生产过剩充斥了这里的每个行业。据说温州生产了全国30%的服装,30%的鞋子,2/3的低压电器,高峰时期生产了全球90%的打火机。
在担保链的重灾区乐清,有不少企业开工是为了强撑着给银行看。一旦企业停止生产,银行会起诉,并会对互保企业抽贷。这些做做样子的企业,被称为“僵尸企业”。2012年7月底,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温州企业减产停产现象增多,全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0.43%的企业减产停产。当然,开工不足也不都是负面影响,至少温州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以前温州的天都是灰蒙蒙的,而8月初的几天,温州傍晚接连出现了美丽的晚霞。
温州实业的问题是过去十多年不断积累的结果。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3年上半年,温州GDP增速跌落至浙江省倒数第二,下半年更是滑落至垫底。
1990年代是温州的黄金年代,做实业有丰厚的利润。但没有底线的价格战,让利润逐渐变得像刀片一样薄。至今价格战仍是每天都在温州上演的故事。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目前温州企业的实际毛利普遍在1%-3%,大多数不赚钱。
在走过了粗放式发展的黄金十年之后,温州人没能走出实业的天花板,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2001年8月,第一个温州“炒房团”亮相上海,3天砸下5000多万、买走100多套房子。除炒房团之外,每一种资产价格的上升,几乎都有温州人的影子——煤矿、棉花、贵金属、油田等等。在资产价格的追逐中,温州人又度过了10年,这被称为“失落的十年”。1990年代,温州的电气、打火机、制鞋等行业都曾是温州的名片,但是在失落的十年中,人们逐渐淡忘了它曾经实业上的领先,而是记住了它擅长投机。
记者在温州走访了打火机、皮革、不锈钢、电气、服装、泵阀6个行业,发现越是衰落的行业投机现象越是严重,打火机、皮革、不锈钢都是高利贷的重灾区,而泵阀、电气行业要好得多。
温州的泵阀是全国的行业龙头,也是温州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挺文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泵阀的出口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大幅度增长。由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当地泵阀以前大都出口到拉美和非洲,近几年则以欧美为主。泵阀技术最领先的企业嘉利特荏原,产品抢手到需要提前半年预约,2012年公司人均产值124万,利润很高。这家公司是与日本的泵阀龙头企业合资而成,日本的技术加上中国低成本制造,使得公司的竞争力很强。温州泵业1900多家企业今年没有一家停工,也很少有人搞投机。实业遇到困境时,人们总会说产业升级或转型。但事实,“企业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现象在温州并不鲜见。光伏和造船是温州这一轮转型的两个重要领域。
乐清黄华港,造船厂里成片的塔吊,远看非常壮观,但近看就能发现塔吊上已锈迹斑斑,船坞杂草丛生。几年之前,这里的每个船坞上都有上千名的工人在忙碌,热火朝天。现在连成片的十多家船厂都倒闭了。前几年,不少有实力的企业蜂拥至造船业,雄心勃勃地想把温州打造成中国的造船基地。庄吉集团就是外行进入造船业中最大的企业。然而它面对的现实是,中国在2001-2010年,造船吨位实际能力和生产能力增长了2000%。2008年后,世界航运不景气、船东弃船等因素频发。至去年全球吨位过剩8000多万吨,当中7000万吨是中国的过剩能力。
庄吉的巨额投资打了水漂,银行巨额债务则让这家知名的服装企业走到生死关头。
温州企业转型升级大多数用的都是银行贷款。“眼镜大王”胡福林的信泰眼镜公司,注册资金2个亿投资光伏产业,资本基本都是银行贷款。光伏产业倾覆后这家温州企业也遇到灭顶之灾。
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主任刘旭海从1990年代就开始给温州的企业服务,在他的印象中,温州企业2003到2005年还在不断成长。“一个是2006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一个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影响,这两件事对温州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温州的产业一直处于流失状态。曾经闻名全国的温州桥头纽扣市场、庙市口服装市场,在1980年代都已是过10亿的大市场,现在它们早已被义乌小商品市场取代。在失落的十年中,大批企业离开温州。很多人认为,是温州的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公司发展。黄发静曾经对100多家撤离温州的企业做过调查,真正土地的原因不到40%,60%是对发展环境不满意。
“为什么当初在资源条件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温州能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而现在改革开放30年了,温州却在急剧倒退?是老百姓变了,是企业家退化了,还是政府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黄发静认为,十几年以来实业问题在不断累积中,但政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引导。他所说的并不限于温州。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都在面临巨大挑战。
试验区还不上改革欠账
欠债不还钱,杀人不偿命。这个社会还有诚信吗?温州欠了一笔巨大的改革账,不是一个温州金融改革试验能解决的
“温州遇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已是共识,有人认为温州3年能回升,有人认为是5年,还有人认为是10年。
2011年10月,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到温州调研,不久之后温州金融改革被提上日程。2012年3月,温州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但是金改一年以来,温州人多对金改持质疑态度。“建一个金融广场、招来108个高级金融人才就是金改了?”、“金改不过是京都文化”、“金改就是废纸一张”——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内部讲话中也承认,这一年的改革,“有5个小菜,没有大菜。”很多人认为,金融办是拿着尚方宝剑不敢用。
全国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认为,“温州金融改革是要把民间的东西,变成体制内的东西,这样的改革不是改革。”
对于温州目前的危机,金融改革起不了什么直接作用。在金改后成立的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的资金成本在下降,“因为资金的供给比较多,但是符合借款条件的很少。”是金融过剩而不是金融短缺,造成了温州的危机。根源上,是温州的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金融再发达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