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来到中国时,会说普通话吗?
答:不会。我每周花15个小时,十分认真地学普通话。我请了一个老师,这个教师实际上人在加拿大,通过Skype学习。我非常投入,可是,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语言。我肯定不能说,自己的普通话已经达到流利的水平。当我做拍卖时,会让一个普通话流利的员工和我一起站在台上,朗读产品说明。我能用普通话说数字,我会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这和我们在美国西南部拍卖东西时的情况很相似,在那里我们就会这样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之间换来换去。
问:对于在中国做生意而言,学习中文重要吗?
答:我想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期望,他们认为如果你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人,如果你在乎在中国做生意,那么你会做出不懈的努力,来学习普通话。
问:对语言的基本理解,能否帮你避免我们经常听说的各种失误?
答:西方人往往有此类糟糕的经历,原因是他们不明白,在中国,什么样的买卖会被认为是好买卖。西方人开展谈判时,会抱着双方共赢的心态。当然了,我想比你那一方多赢一点,不过,我们也会设法让买卖双方多少都能赢。中国人会按照一方输另一方赢的结果来看待一桩成功的谈判。显然,他们希望自己能赢。
问:这种谈判有多艰难?你在应对这种谈判时,态度要多强硬?
答:重点不是双方公平,而是你要明确能接受怎样的结果,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结果,就愿意甚至乐于放弃谈判。我想,你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我们把这叫做“中国化”,它的基本意思是,尽可能地像中国商人那样思考,不要想当然。举个例子,在中国,签合同往往只意味着谈判的开始,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条规则。
问:在美国正好相反。
答:对。我们刚刚才习惯这一点。所以,我们不会再因为这样的过程而感到沮丧。这就是“中国化”。
问:你现在花多少时间待在中国?
答:大约一半时间。一年大约20周。
问:我还记得,你建立这家公司,是为了和你的丈夫一起待在菲尼克斯。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答:是啊,这么说来是有点讽刺。我得辩白一下,我本来没有料到会在中国待这么长时间。可是,这里有这么多的机会,我很难不待在这里。
(作者JOHN GROSSMANN 2013年09月06日。翻译:陈亦亭、张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