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胶囊之乡始于1953年 创始人遗孀称没法向丈夫交待

www.sinoca.com 2012-04-29  三联生活周刊


  核心提示:突然曝光的铬超标事件,让胶囊之乡浙江省儒岙镇陷入了恐慌和迷茫。镇上每个人都避讳用“毒胶囊”来称呼这次风波,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半个多世纪的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小镇的胶囊产业经过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迁,有技术的驱动,有资本的推动,也有政府的主动设计,但却始终没有摆脱小镇工业的后遗症。

  曝光与应对

  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是周日中午播出的,4月15日,对于坐落在浙江东南山区的小镇儒岙来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43家生产胶囊的工厂都在正常运转中,生产线上忙碌着几千名工人,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农民,超过一半的人是家庭妇女。由于胶囊生产中对原料的温度有着严格要求,生产线一旦开动,就是 24小时不间断运转,工人们也都是三班倒,骑着自行车和电动车往返于家和工厂之间。

  从我们接触的十几个采访对象来看,第一时间收看节目的人并不在少数,至少包括两个做明胶代理的本地商人、两个大型胶囊厂的老板、一个胶囊销售经理,他们给出的解释很一致:“做这一行年头多了,对质量问题很敏感,这个节目是每期必看。”只不过,这一次看到的镜头让他们大吃了一惊,曝光的企业就在自己身边。节目还没有播完,小镇上就炸开了锅,几乎所有跟明胶生意有关的人都被打爆了电话。

  镇上最大的一家胶囊企业天龙公司的老板娘王柏芹负责生产,她的丈夫、董事长王伟良是新昌胶囊协会的会长。当天中午,王柏芹也在公司里,她马上召集车间负责人和检验科的人到办公室看电视,两年前花60多万元买进的那台原子吸收光谱仪让她吃了一颗定心丸。那是一台专门检测重金属铬的仪器,国产,“进口机器的话至少要100多万元”。2010年10月1日正式执行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明确将胶囊定性为药用辅料,并且确立了铬含量不得超过 2mg/kg的新标准。就在当年7月,经常外出学习考察的王柏芹决心购买这台机器,并且花钱从外面请专家来培训。“很多人都说我们是疯子,但我们想做百年老店,就得着眼于长远。”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王柏芹向本刊记者语气坚定地描述着他们夫妇的梦想。

  天龙公司坐落在浙东南低矮的山峦中,绍兴市新昌县以南20公里,104国道边上一个叫儒岙的小镇,岔路口竖起的大广告牌写着“中国胶囊之乡”。数十家胶囊厂的大招牌错落分布在半山坡的工业园区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我们平时吃的胶囊药,很可能就出自这些毫不起眼的简易厂房里。按照当地协会提供的数据,儒岙每年的胶囊产量是800亿粒,约占全国胶囊市场的40%(不只是药用胶囊)。

  4月18日,事件曝光3天后,我们在天龙公司的检验室里见到了那台机器。检验科的女科长给我们看了过去近两年时间里的检测记录,从2010年7月 15日机器试用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批产品的检测日期是2012年4月14日。大概每隔四五天就要做一次检测,每次一般会抽取11个产品样本,我们看到的铬含量数据基本都在1mg/kg以下,她解释说,这是厂里自定的内检标准。“但是,并不是每家企业都配备这样的机器,有的即便是有,也很少真正使用,人工培训要花钱,检测起来很麻烦,至少两天才能出结果。检测时所用的一种辅助材料也要花钱买,损耗还特别快,这种机器还特别费电,光是电费也要不少钱。”王柏芹语速极快地列举着各种原因。新药典颁布后,为了解决铬检测的困难,协会出资买了一台机器,租用新昌县药监局的房子,放在县城里,企业缴费使用。可是,效果并不好,原因除了上述那几条,还有一条很关键,“有的药厂为了降低成本,明确要便宜胶囊,他们也知道不合格,何必去自找麻烦”。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正规药用明胶生产出来的胶囊,每万粒的价格不会低于100元,而用劣质工业明胶做原料的胶囊,价格低至三四十元。

  秘密调查的央视记者,乔装成药厂的采购员,给出的收购价格就是每万粒40元。直到4月15日的节目播出,镇上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住在华星胶丸厂对面浙东旅馆里的年轻人,真实身份是记者。有业内老板回忆说,他们几个月前就在镇上出现,放出来的话是至少每天500万粒的业务量,华星的销售经理以为撞到了大客户,还经常主动跑去请他们吃饭。

  节目刚播出完毕,华星厂的门口就忙碌起来。不同于集中在工业园里的企业,这家工厂位于小镇唯一一条主干道上,以前是乡镇办的集体企业,后来转制,由厂长潘钢超接手。轿车、小货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匆匆进出华星厂,甚至连手推板车也上阵,空车进入,装着满满的纸箱出来。他们在转移产品和原料,只可惜这一切都被守在马路对面的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根据后来当地警方披露,华星胶丸厂在曝光后的90分钟内,共使用10辆货车,转移了271箱成品胶囊和大量原料。其实,匆忙应对的还不止华星一家,一位要求匿名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当天下午,他的很多有货车的朋友就被招呼到镇上,帮忙转移产品和原料,一直忙活到深夜,“大部分拉到乡下亲戚家,也有拉到县城的朋友家,只不过没有录下来罢了”。

  除了转移产品,镇上做明胶代理的商人一夜之间跑了一大半,包括一部分胶囊销售经理。“也不一定人人有问题,但大家都想避避风头。”一位做了十几年胶囊销售的经理半开玩笑地告诉我们,“现在手机打不通或者关机的,基本上就是去外地了。”当天傍晚,儒岙镇的胶囊厂收到了停产整顿的通知。第二天一早,当地药监局和公安局的执法人员赶到儒岙的时候,小镇已经恢复了暂时的平静。

  老板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一场更大的“毒”胶囊风波才刚刚刮起。

  4月17日夜里,第一次打电话给王伟良的时候,他有点兴奋。“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带领的督查组刚刚到新昌,表示没有问题的企业会尽快复产。”在过去的两天里,作为协会会长的他忙着在政府部门奔走。“这样搞‘一刀切’,单我们厂一天的损失就有30万元。”令他担心的还不只是眼前的损失,而是如果药厂订单转移到别的地区,再争取回来就很难了。

  可是,直到4月22日,我们离开新昌的时候,胶囊企业还没有接到复产的通知。相反,随着检查力度加大,登上“黑名单”的胶囊企业越来越多,在儒岙镇至少已经达到了8家,并且已经吊销了华星、卓康和新大中山三家胶囊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被警方控制的涉案人员中,正式批捕的已有9人。有采访对象感慨,这几天大家聊天的话题都是“谁又进去了,谁又出来了,谁又跑了”。

  儒岙镇很小,沿着主干道走一趟不过20分钟,沿街的店铺很破旧,看得出,胶囊除了让少数人开上奔驰、宝马以外,并没有给这里带来普遍的繁华富裕。全镇不足3万人,从事胶囊产业的就有近万人,除了在厂里做工人,还衍生出了一些小店铺,有做胶囊机械配件和维修的,有代理明胶原料的,不过现在全部关了门。镇上没有像样的宾馆和餐馆,外来人口几乎没有,做业务的销售人员也基本是当地的年轻人,没有底薪,只有不高的销售提成。在镇上走访,几乎没有人肯跟记者交谈,他们用狐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们,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着,一旦走近就闭口不谈,生怕再次被偷拍。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发着牢骚,在他们看来,胶囊不过是谋生存的活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家关心的都是如何提高产量和打开销路。以前只是作为药品包材,最近两年才纳入药品辅料行列,各项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检测的成分和数据也不断更新,而他们,包括基层的监管者,都还在不断追赶过程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世界尽在掌控?这10大公司几乎控制你所买的一切
下一篇:金融巨鳄索罗斯批欧洲大姐大默克尔不懂经济(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