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今天,中国的金融还十分落后,但在历史上,中国却是一个最具金融创新的国家。早在北宋时期,中国便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开始时交子只流通于信誉较好的四川几大商行,他们彼此了解,彼此信任,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用金属货币结算非常不便,于是就用彼此的信誉做担保,以票根结算,收到票根的一方可凭此单到对方的钱庄兑换等额的货币,久而久之,这种票根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商人再无需携带沉重的金属货币,而是凭借自己的信誉用票根做交易,这种商业行为传到政府之后,政府很快就发现,如果以政府信誉做担保,全民携带一张纸(票根)岂不是更方便?于是纸币应运而生,交子成为了北宋的全民通用货币。
这种轻便的货币很快就风靡全国,这时候,纸币的发行还是按照金属货币的多少来的,即一张纸币对应着多少铜钱,但中国人向来有着太过聪明的优良传统,很快,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铜钱的铸造颇费时间,且可开采的总量有限,纸币却完全没有金属货币的这些“弊端”,它可以无限制生产,当局完全忘记了纸币面值背后的信用和契约精神,他们有了第一次偷偷摸摸制造“伪币”的尝试之后,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致后来北宋政府因为战争的开支太大,纸币的发行让政府以为有了永久性提款机,便肆无忌惮地开始了印钞行为,结果可想而知,不屑契约精神的行为也必当被契约所嘲弄,北宋政权葬于自己的金融创新——滥发纸币带来的通货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发行纸币的王朝皆因滥发纸币而加速了其灭亡:宋,元,民国无不如此,直到明朝政府不得不废除纸币,重新启用金属货币——白银,中国的经济发展才恢复稳定。
由此看来,纸币也是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它的问世虽然便利了各种商业贸易,但其危险性也不可忽视,人的贪婪很容易受其诱惑,稍有不慎便会玩火自焚,中国的宋朝和元朝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想捆绑住它的爪牙,在纸币发行前,首先需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这样人性的贪婪才能得到收敛,无法与纸币的可印刷性相结合,纸币才能发挥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使其生生不息,而避免因人的欲望造成的货币滥发对经济带来的无限伤害作用。要想有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法律必须约束纸币的发行有着健康的依据,而不能因为个人的贪婪而变成洪水猛兽。
所以近代意义上的纸币发行史,我们不得不忽略历史上最具金融创新的中国,而要追溯到遵守契约精神的欧洲的纸币史。1694年,英格兰银行发行的具有纸币意义的票根开始流通,凭借健全的法律监管,纸币迅速得到社会认可后,这种手写体的票根很快改为印刷体并大规模发行,这时的货币发行量,是建立在金本位的基础上的,即一英镑对应着一定量的黄金,英国人可以凭借纸币随时兑换等值的黄金。
后来,自自由经济体建立以来,英国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各国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空前繁荣,全球资源得到最优质的配置,世界经济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加上两次工业革命,有人说,这两百年来的经济总量超过过去人类历史中的经济总合,可见,自18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是多么昌盛,当然,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这种空前繁荣也带来了货币的需求旺盛,黄金白银的开采量渐渐无法满足日益兴盛的贸易,加上劣币驱逐良币的自然法则(当然,这个问题有些复杂,不然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金本位原则被迫放弃,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一种新的货币——或一个合适的货币发行依据。
而这时候,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标准也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不再是是一个国家有着多么庞大的黄金储备和多大的货币流通量,而逐渐变成了以劳动量,或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加上几百年间信贷,股票等金融的发展,还有经济学理论的成熟,人们开始尝试重新赋予货币新的定义。新的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依据的货币发行制度便诞生了,这也是最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货币发行模式。
但反观中国的货币发行制度,你会有种多少看不透的感觉,宋,元,民国末年,连年的战争使得物资匮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个时候还滥发货币榨干民众最后的储蓄岂不等于自取灭亡吗?但中国的统治者却偏偏如此,只有能过得了今天,他们似乎永远不在乎明天会发生什么,于是,有了宋朝的亡国经验,元朝,民国还是紧随其后的步入后尘,朝代终结于货币政策。今天,我国的货币政策似乎依然令人担忧。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遭遇冷兵器战争,但却时刻应对着金融战争,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金融风暴的侵袭时,依然出台了与历代王朝相同的货币政策——滥发货币,自去年开始,这种举措的伤害性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物价给了百姓最确切的感受。
未来,这种情况会好一点吗?我想会很难。
中国的财务,司法,行政完全统一,三者不能监督,却可相互利用,这就使得权力和资本在法律的“保护”下相互结合,无限膨胀,而缺少或根本没有监管的货币政策,你不能指望它凭借所谓的“良心”(资本没有良心,无需道德)自己监督自己,于是当权者便可按照自己的喜欢发行自己认为可行的货币。
发行机制是保持货币健康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也同样如此。新发行的货币大多要靠金融体系贷款出去才会流通到市场中,由此可见,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信贷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负责将新发货币流通出去,还起着调节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举例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信贷调控,那么根据信用至上的原则,银行非常愿意跟运营良好的大企业合作,而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则因为要面临更高的风险而可能遭遇银行的闭门羹,如果政府又对此不加干预,那将很容易造成大资本的垄断行为,所以很多政府规定银行的信贷必须有多大的比例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来保护它们,如美国就是如此。我国的信贷也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可惜这种管控保护的不是中小企业,而是一个个早已垄断市场的巨头们,国企,央企自然不在话下,民营企业中与政府走的最近的房地产商业同样尝到了这种金融管制的最大甜头。最近几年来,房价的飙升一度让国人抓狂,房地产似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为GDP的增长做着最重要的贡献,建筑公司的施工队浩浩荡荡地开过中国的大江南北,即便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增长和住房需求增长的小县城也掀起了购房热,房价在短短时间内不知翻了几番……当政府在庆祝自己的GDP使得自身的国际地位有了多大的提高时,却不愿意考虑,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作为民生之本的住房本应由国家保障居者有其屋,但就像我上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是个两极分化异常严重的国家,原本属于大部分居民都该享有的住房却成了奢侈品,仅被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享有,住房使得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房地产的过度繁荣也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据消息称,2010年中国居民的存款总额为20万亿,而贷给房地产的就有10万亿!这个天文数字会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不用我描述相信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出来。中国实业的增长远远没有跟上房价飙升的步伐,那么由房地产借贷引发的债务漏洞由什么来填补呢?这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业无法填补空白,那么只能不断推高房价,用交易所得来填补借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我前面也已交代,购房者是那批已经富起来的人,一个官员手中甚至有着上百套的房产,那么在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土地政策都由他们垄断的国家里,你怎么可能指望他们抛弃手中的肉,来让利于实业,让实业的发展来逐步填补这一缺口呢?由此看来,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
为了填补银行的债务漏洞,每个中国公民都要为此买单,我们手中可怜的积蓄会继续被稀释,通货膨胀率会日益严重,中国百姓的生存压力只会有增无减,打工族不得不更节衣缩食的生活,而广大的中小企业主们,则因为生长成本的极速上涨和消费市场的萎缩两头夹击,造成生存困难,不得不走上借债的道路,而国有银行并不或很小份额地为他们提供贷款,他们只能寄希望与民间借贷,虽然政府想要用吴英案的震慑作用使民间借贷有所收敛,但经济环境只会迫使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