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项目洽谈会海外留学人员报名参会人数、参会人员学历层次和参会项目连年创新高。
创新环境差异大 海归回国创业存顾虑难做决定
由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的差异,海归回国创业适应情况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有专家称,国内在人才、投入两个方面逐渐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环境方面则成为国内最弱的环节。
“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越博士表示,“在硅谷,每个人都那么强,你再拔尖,也就那么回事。”吴越说,而在国内还未形成类似于硅谷那样的顶尖人才集聚区,人才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如果在海外做出一些成绩之后回国,很容易受到重视,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科技投入方面,国内尽管起点不高,但每年的增量却“很让人震惊”。
“国内最弱的环节是在环境方面。”吴越分析说,一方面受制于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相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人格、自由发挥的环境。另一方面,整个科研体系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科研体系。
也有专家指出,国内对创业缺乏系统的支持。“对创业的支持,说到底是要有大量的资金资助,别的都是次要的。”国内不少地方吸引人才还停留在帮忙解决户口、给配偶安排工作、帮助小孩入学、税收优惠等层面。同时,国内金融环境也不乐观,如果没有资产作为抵押,那基本就是贷款无门。对于风投,他更是语气激越:“国内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投。而等你企业快要做到上市了,他们又都来了。”
与此同时,刚毕业的年轻留学生创业也步履维艰。创立企业的留学生管理团队学历普遍较高,其中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所创立的企业规模较小,皆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集中在政府引导的留创园内,企业模式或技术都较为先进,所涉及的行业集中在互联网、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据统计,在广州市留学服务中心近年来接收的留学人员中,约有1/10的人选择创业。然而,这其中却有超过60%的留学生创业企业处于勉强生存甚至破产边缘。因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有自身的缺陷,他们所创办的企业有的水土不服,对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运作缺乏理解,适应性较差。同时,过于迷信技术和模式,对市场营销和资金管理不熟悉、不重视,这些导致了多数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
抛除创新环境的差异,不少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是否回国举棋不定,主要还是对现实问题的重重顾虑。不少人主要在报酬、家庭等因素上难下决心。最严重的是,有些人对国内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充满担忧。“把你招进去后,是否能够兑现给你的承诺?是否给你环境,让你把创新发挥到极致?”也有人担心国内的科研资源问题,害怕回来不容易出成果,白白折腾一场。而在国外有现成的体系,做事情相对顺利,容易出活。
求职际遇各不同 “大海归”吃香“小海归”需等机遇
海归的薪酬状况呈现出总体不高且分化严重的特征,在其背后,海归内部的两大“阵营”已隐然成型,业界将其分为“大海归”和“小海归”。
“大海归”指的是那些在海外或是在出国前曾有数年的工作经历,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或者是一些职场人士选择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月薪在10000元-30000元甚至在30000元以上的那部分受访人群都是“大海归”。而“小海归”指的是那些“从校园到校园”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很难获得高薪。
不仅如此,“大海归”的优势还在于其职业发展方向一般比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未来想干什么,无论是留学国家、院校还是专业都有充分的考虑,也有意识地在国内外积累相关的经验,这样的人回国就能获得理想的发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小海归”则与国内应届毕业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职场上必须面对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新鲜人”共有的烦恼。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录用“小海归”的理由并不会更为充分,“成活”的概率也未必高过“小土鳖”。其实,海归不过是人才市场上的一类“商品”,大小海归不同的际遇是人才在质素上的区别,而归根结底也是两种职业规划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目前,海归已经不能单纯以海外的经历而受到重视了,不少公司对待海归的态度与对待本土人才无异。也就是说,要想将海外背景作为职业优势发挥出来,则必须想办法将其充分强化,而海外工作经验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国内的用人单位早已更多地关注留学究竟对个人能力有多少的提升,而留学经历究竟是“镀金”、“镶金”还是“合金”,完全要看留学生自己的修行。
中国大举海外引才 专家建议:放低姿态做足准备
中国人社部在近期颁布《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内国家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具体部署。设立了未来五年围绕五大领域吸引50万海归回国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未来五年对于引进人才的强烈渴望,向海外有回国意愿的人才释放了善意信号。
有人社部官员称,“十二五”期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具体的目标是,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达到50万人以上,吸引留学人员为国服务30万人次;新建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50个,全国总量达到200个,其中人社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留创园50个以上,入园企业总量达到1.5万家。同时,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这或将成为海归回国的一次新机遇,但也有专家建议,海归回国创业应避免非高薪高职不接受的误区。勇于将心态归“零”,放低姿态敢于寻求帮助,这将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事业部经理李可亚认为,“对于‘新海归’,相对于本土人才而言,依然在语言沟通、跨国文化方面有优势”。他们虽然没有经验,但经验是可以慢慢积累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他们可以渐渐地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北京明达富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监郑明晖称:“新海归”回国发展,由于经验缺乏,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心态归“零”,即必要的时候放低姿态。
他表示,放低姿态,首先是敢于寻求帮助。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太快,“新海归”回国之后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可能不太熟悉。“这个时候,不妨交一些在猎头公司工作的朋友。”其次,薪水和岗位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落差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身段,先抓住身边的机会。“如果总认为自己是海归,就必须追求高薪高职,很有可能画地为牢,把自己给拴住了。”在郑明晖看来,海归拥有外语优势和国际化视野,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 的发展平台,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创造价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