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手
涉及少林寺的事,无论真假,都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会悄悄地来,更不会悄悄地去
从1998年开始,河南律师黄琨担任少林寺法律顾问已有11年。在他的印象中,少林寺的上市传闻已不仅一次。
早在2004年,就曾有消息曝出“少林寺旅游”将上市。时任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何宏波曾表示,在解决了景区管理规范,建设好各项硬件设施以后,少林寺将逐步过渡到公司化运营。在机制理顺以后,再引进战略合作方,并不排除未来运作上市的可能性。
至2007年以来,少林寺的上市传闻变得相对密集。当年8月,一则名为《传少林寺拟于08年香港上市》的“新闻”开始在网络上转载。
此事断断续续直到2008年年初,不断有消息称少林寺正在酝酿上市。对此,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少林寺绝对不可能上市:“卷入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有损佛教精神。”
同时,河南省登封市委常委,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裴松宪也表示,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关部门筹建的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公司正在筹划上市。此后,活跃于公众视野中的方丈释永信亦多次公开辟谣。
上市事件并非少林寺引起的首个大范围争议。近年来,少林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引起广泛关注。
在黄琨看来,涉及少林寺的事,无论真假,都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会悄悄地来,更不会悄悄地去”。
1982年,电影《少林寺》将沉寂多年的少林寺推向历史新的舞台,也间接将少林寺推上了商业化大潮。伴随少林寺的复兴,一些商人敏锐地意识到,凭借少林寺近1500年的历史积淀,“少林寺”在市场上是个金字招牌,因此想方设法与“少林寺”攀亲搭故,以求借船过海。
国外一家媒体曾直言,少林寺是中国最有号召力的品牌之一,正因为如此,少林寺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实现自己的“得道升仙”。
而对于这一次的上市风波,日本《产经新闻》这样分析:“少林寺近几年除了观光收入外,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办武术学校等获得了很多的额外收益,但地方政府基本没有得到好处。”
黄琨则这样看,“也许这件事是个独立事件,但和少林寺有关的诸多事件背后,确实有不少无形的手。”在他看来,少林寺不可能上市。“少林寺作为一个民事主体,非商业性股份有限公司,根本不具备自身作上市公司的资格。”
向外走,向钱看
少林寺在商业化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释永信,但在一些人眼里,少林寺堕落了
个头矮小、体型圆胖的方丈释永信,也一直是话题的核心人物。
现年44岁的释,出生于安徽,俗名刘应成。16岁时成为少林弟子,22岁时就承师衣钵成为少林寺住持,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1999年,34岁时的释永信升任为该寺最年轻方丈。
自他接任方丈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清除少林寺周边的“旅游陷阱”。
此后,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他极富商业色彩的经营之道,积极发展并保护少林寺的品牌,颠覆世人对出家人的印象。他也被戴上了多顶帽子:中国首位取得企管硕士学位的僧人、少林寺主题电影的制片人、少林寺“首席执行官”。但与此同时,围绕着少林寺的一些事情也令人大吃一惊。近年来,少林寺开发了少林养生饮料,还代管了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4所古寺庙等;此外,少林寺下属的品牌公司公然在网上叫卖少林寺武功秘笈。
2005年,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与研究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释永信提议建立“少林学”,希望能像已存在的红学、敦煌学、徽学等一样,能够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挖掘与发展少林文化。
此外,释永信还试图改善少林寺的设施:修建了豪华的游客休息室,里面配备了电视机和身穿统一制服的服务人员,这种做法招致了更多批评。
在一些人眼里,少林寺堕落了。美联社就这样分析:“少林寺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可营利的商业资本,这在某些人中引发争议,他们不赞成具有商业头脑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重商主义。”
如今,少林寺正以“少林实业公司”和“少林影视公司”的双重身份急速地聚积金钱和名声。几年来,少林寺的“媒体秀”一个接一个:少林武僧全球巡演、海选中国“功夫之星”、普京来访、方丈获赠豪华车等等。今年夏天,一场国际旅游小姐的比基尼时装表演更是让少林寺饱受批评。
自此,释永信正式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而少林寺也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地方,旋涡中的释永信则仍然不遗余力地经营着少林寺和少林文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