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长期供应压力过分地反映在短期价格上
自1974年以后,农产品的供应压力和粮食危机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一话题总是与油价等其它大宗商品的上涨相伴而行。与十年前相比,目前,支撑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丰富,灾害性天气已经不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相反,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它已经只是一个偶然性的因素而已。
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不想在这里重复那些耳熟能详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由于油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成本上升,我想,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些原因。
今天我想着重在这里讲述今后一段时间的一个新的主要矛盾,就是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1970年代以后,全球的农业生产者原本早就没有能力供给由新兴工业化国家需求所带来的绝大多数农产品的需求,幸运的是(对于环保当然是不幸的),由于亚马逊森林和东南亚国家热带雨林的持续大规模砍伐,使得全球的大豆、油脂产量在过去的20年里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全球大豆产量从1985年的1亿吨增加到现在的2.5亿吨左右,增加了150%,使得全球产量勉强能够支持全球需求的增长。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动油脂类作物的利润膨胀,从巴西的亚马逊平原到印尼和刚果的原始森林地区,大规模的农产品商业化种植掀起了对热带林木报复性的砍伐潮,从2000年开始,印尼每年有50万公顷雨林被强制砍伐并种植棕榈油作物,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豆产量从1980年的15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6000多万吨,增长了4倍,如果没有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大规模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全球油脂产量的供需状况是何种情景?
与十年前相比,各国环保方面的压力正在与日俱增,西方国家对于巴西人砍伐亚马逊森林的做法持续提出批评,欧盟国家对于东南亚国家的棕榈油产品进行公开抵制,以表达对这些国家毁灭原始森林来种植棕榈以及橡胶的不满,特别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以后,各个国家政府均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和义务。
可以肯定地认为,全球新增农地面积大规模扩张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南美国家的大豆和玉米产量今后将不可能像前20年一样成倍成倍地增加,但是全球新兴工业化浪潮所带来的食用油和肉蛋奶的需求却不会因此而停止,因而,对于全球贸易量较大的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价值存在历史性的重估机会。
但是,当长期的供应压力过分地体现在短期的价格上面,就会存在价格方面修正的必要。仅仅从短期来看,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并没有价格上升所反映的问题那么突出。今年以来,对于一些灾害性天气的评估显然远远超出了实际的影响。干旱天气对澳大利亚农产品产出的影响远远不及2006年那么突出,目前,澳大利亚对全球小麦的输出从未间断。东南亚国家所遭受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所导致的产出问题已基本结束,两种极端天气对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大量的原棕榈树的换种使其产量十年来首次出现零增长,但是,马来西亚所产生的缺口将很快被印尼所填补,印尼尚有近300万公顷土地将被用来开垦成棕榈园,如果不考虑油价上涨的影响,棕榈油在食用方面的供应从来没有成为问题。中国华北即使遭受了罕见旱灾,但国储系统巨大储量将会限制小麦的价格涨幅。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全球粮食贸易方面的利益博弈。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处于轮耕状态,所以他们对于东南亚、南美和其它赤道地区的耕地扩张持有敌意,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环保的范畴。处于支配地位的几家国际大的粮食集团总是在油价上涨、通胀预期强烈和灾害天气到来的时候制造各种减产的预期,这些因素往往是粮食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
最近两个月,CFTC的主要农产品净多头持仓头寸出现了大量减少的趋势。大豆、棉花等等农产品的净多头头寸连续两个月明显减少,这是一个强烈信号。
油价:
在120美元之上面临风险
2003年以后,全球消费者实际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习惯于高油价。随着中国和印度工业化进程的启动,高油价形态实际上已经固化。这是从需求方面来说的,从供给方面来说,产出峰值的阴影一直与石油危机的话题如影随行,长期支持高油价和加剧市场波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油井在不断老化,而开采成本上升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多年前,一钻下去,黑油则喷涌而出,而现在,则需要不断增加深度和周边施加物理压力方能挤出一些油来。另外,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中国、印度等国家所展开的竞争使得国际竞标成本不断攀升,这样最终将使得这些成本转移到终端价格上去。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是长期因素,近期我们所看到的油价上涨则完全是流动性和地缘政治推动所致,今年以来,在油价上涨的过程中,美国原油库存不但没有减少,相反还有所增加。这证明,中东北非局势并没有导致原油供应出现任何影响。占国际原油产量2%的利比亚即使产能完全丧失,沙特也完全可能弥补其供应。
尽管人们担心石油的产出峰值会适时出现,但是,事情没有那么悲观,新能源技术的出现使能源出现了一线曙光。在中国,风能的增长是异乎寻常的,对于这个季风性气候国家来说,风能最终将证明是缓解这个人口大国能源问题值得信赖的、取之不尽的资源。美国的能源独立正在成为现实,根据2007版能源法案,美国将把多达一半的玉米加工成乙醇,而且,其深海原油开采的解禁将极大地提升美国的原油产量。
东南亚国家在使用生物能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棕榈油成为全球出油率最高的植物品种,生产者在生物柴油市场开发方面已经有着惯有的传统,从原棕榈中提取生物柴油的过程似乎比加工成食用油更为简便,因而棕榈油价格比起其它食用油品种来与原油价格相关性更大一些。东南亚生物燃料对于平抑能源需求是十分有效的,其代价则是抬高农产品价格并为粮食危机论者提供更多的证据。与东南亚国家相似的是,巴西人则依靠得天独厚的甘蔗种植能力为弥补能源需求的不足,每当油价高攀,政府就会强制性要求提高在汽油中添加酒精的分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巴西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可塑性无人能及。
在未来十年里,全球核电投资和产出方面将进入新的高潮,目前全球在建或将建的核电站约为70座,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到2020年,全球的核电容量将从目前的37万兆瓦上升到48万兆瓦。日本核事故可能会使各国在核电建设方面表现得更加谨慎,但是各国不可能因此放弃既有的核电战略,因为对能源的需求是无法回避的。中国未来所建设的核电装机总量将占到全世界新装机容量的40%,地方政府对核电的热情空前高涨。
尽管人们谈论原油的产出峰值这个话题已经有40年之久,但是,在2020年之前,这种情况依然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各国对于原油的投资十分充分,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向新的石油产区输出了巨量的资本,这将有利于未来十年的产出增长。在这十年之中,中国和印度对于原油需求仍会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2020年之后,随着中国重工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对原油的需求增长会趋于稳定,从历史经验看,尽管美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两倍于1980年的水平,但是其原油消费量与那个时代相比几乎相当,为1700万桶每天。因此,2020年,将是产出增长和需求增长同时出现峰值的时候,油价将会趋于稳定。
在此过程中,油价的每一次上涨,对于需求的增长都是一次有效的抑制,并可能促使全球转而寻找新技术和替代能源。今年以来,油价上涨超过20%,但是美国原油库存却出现相同幅度的上涨。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笔夫并不太看好二季度、三季度的原油价格走势,NYMEX原油价格极有可能在冲高至120美元之后出现大幅度的回调。在这两个季度可能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转折,油价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美元价格可能会逆转,而黄金则可能会遭遇十年来最重要的价格回调。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又开始对油价问题表现出了不耐烦,美国国内汽油库存今年上涨了34%,对于即将进入驾车出行高峰的美国人来说,这真是一个糟糕的消息,这对本来就已经滑入谷底的奥巴马支持率更是一个新的打击,他必须对选民有所交待,高油价更不符合民主党的初衷。
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一季度中国外贸出现罕见逆差,短期内中国宏观经济的确面临下滑的风险,对原油的需求可能会因此大受影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