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无非就是1970s年代的翻版而已。油价暴涨、金价飙升、粮食危机,故事因战争开始,也有可能在战争结束的地方而结束,因为石油危机而开始,从石油发展到黄金和粮食,这些连带的故事贯穿着两个几乎相当的十年,从而使得通胀发生的内部逻辑变得十分清晰和明了,我想,今天的演讲从这些内部的逻辑关系开始。
货币政策动向:风暴的中心
我们先从最近这一轮大宗商品的上涨开始。与2007年那一轮的上涨相比,本轮上涨完全基于货币方面的原因,除了部分农产品之外,绝大多数商品的供需矛盾远远不及2007、2008年那样突出,事实上,很多商品的库存远远高于当时的水平。2007年价格高峰的时候,LME铜库存只有十几万吨,而现在一直在35万吨以上的水平徘徊,但是国际上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水平。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开始感觉到对于通胀水平已经难以忍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美联储所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毫无疑问,这是通胀的两个源头之一。
美联储当时为什么要实施这个政策?它的政策目标实际上有三个:一是抑制通缩预期,尽管当时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已呈现出明显的通胀苗头,但是在美国,由于楼市的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低迷,CPI长期在1%左右徘徊,伯南克明确提出,一定要让CPI拉高到2%以上,以防止经济陷入长期通缩的风险,也就是1990年代日本的状况。第二个目标是压低长期利率水平,因为美国还没有从债务危机中真正走出来,长期债务收益率的提升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对住房市场的恢复形成制约。第三个目标就是拉抬股市。伯南克曾经明确表示,量化宽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过股市来增强市场信心,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美国股市成为了全球最强劲的市场,迄今已经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的87%,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公司减小支出和投资、裁减人员,所以我们会看到,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公司利润却是相当出色。二是宽松货币政策所致。
QE2实施已经过去半年了,目前的效果如何呢?最近,高盛发布的报告中对美国经济作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功地使美国步入复苏和避免陷入通缩的可能性,消费者价格指数自QE2实施后稳步上扬,目前已经稳稳地站在2%之上MI指数已经超过60个点,表明制造业的活力完全恢复;居民消费信贷总量持续攀升,而信贷收入比却呈下降趋势;即使是最令人头痛的失业数据近期也得到显著的改善,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至9%以下;美国经济目前正享受着全球最舒适的复苏。
正是在这种转折时刻,美国金融决策者开始考虑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不被全球罕见的通胀问题毁灭复苏的成果。因为全球性的货币宽松政策正在无节制地推高包括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使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同样正面临威胁。从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的情况来看,自2008年以来的这一轮低利率周期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格林斯潘所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自2001年开始,LIBOR低于2%的月份持续了21个月,而自2008年开始的这一轮低利率周期,LIBOR低于2%的月份已经持续了28个月,而且其中有12个月的利率低于1%,这在2001年那一轮是没有出现的情况。
2004年低利率周期实际上已经结束,但在其后的3年多时间里,大宗商品仍然处于上涨状态,这是因为货币供应所产生的后果时常会有两年多的滞后效应。如果以此时推断的话,即使现在结束低利率政策,对于大宗商品的推动作用仍会在两年后产生持续效应,但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是,2001年之后,正值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步入经济起飞阶段,全球经济状况远比现在要健康得多,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是真实的,而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完全不确定的状态,价格的上涨完全是货币因素所致,实体经济的支撑不如之前牢固,因而可能会更加脆弱。因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更大的波动情况,我想,今年第二、三季度正是这种波动的可能时机。这里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方面的,刚才跟大家所讲的,全球货币可能进入一个适当紧缩的周期,新兴市场国家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欧盟也已经开始,紧接着可能会是美国。根据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推算,美联储在今年下半年加息的概率已经达到36%,而在明年一季度加息的概率将会达到70%。而中国今年以来已经连续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累加效应将会在实体经济上得到体现,从而抑制对商品的需求,这显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趋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