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陈光标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中国首善光环的背后(图)

www.sinoca.com 2011-05-01  南方人物周刊


陈光标捐建的老年活动中心曾有一部分建筑租给别人做幼儿园(陈磊摄)

  陈光标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

  相比于历年的质疑与非议,这次批评更猛烈一些――4月22日,《华夏时报》以《陈光标打折?》为题,报道这位“中国首善”多项承诺捐赠未到位;第二天,《中国经营报》以《首善陈光标虚实之谜:公司财务糟糕钱从何而来》,遥相呼应。

  继2010年宣称“裸捐”后,陈光标频频发声――去台湾高调慈善、云南“盈江地震”发现金、日本救灾……这位被指为“暴力慈善”的人物,以一种让人错愕的方式,屡屡引发公众关注。

  这应该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为他曾毫不隐晦地告诉媒体:“我喜欢荣誉”――“中国首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

  两三年前,他的头衔更多一些――多达21个: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南京白下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江苏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全国51个市县荣誉市民……

  在汶川地震暴得大名后,短短三四年时间,陈光标这个在南京原本甚少为人知的生意人,获得了国内从事慈善行为能得到的迄今最多的荣誉与光环。让很多人不解的是,其行善资金、公司账目,并不为人所知。

  于是,“慈善动机”、“巨额捐款从何而来”,以及“近14亿元捐款”的流向,成为了很多媒体人采访陈光标不得不问的标准问题。2010年9月及今年4月,本刊记者两次深入陈光标成长和发家的江苏泗洪、南京采访,试图还原这个高调“首善”的真实面目。

  陈光标 “首善”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乡邻认为,这个初中都没毕业、曾在天岗湖街上做小生意的农民去了南京,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善人,缘由颇为神秘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江苏泗洪 南京

  家乡人眼中的陈光标

  2010年9月,江苏泗洪天岗湖。午后,燥热。

  听到有人来了解陈光标,正在午睡的孙银侠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就是死,我也不服他(陈光标)这个人!”

  孙是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的村民,也是陈光标的乡邻,提起陈光标这位中国“首善”,她的表情忿忿然。

  2006年,陈光标捐资修建老家的天岗湖乡农贸市场,人气不旺。于是,孙银侠等人家门口的老街被拆迁,“来了几百个穿制服的,不搬就打,我被打昏了,怎么被抬上车的都不知道。”

  据村民事后统计,在这起暴力事件中,至少有三十多人被打,4人被送到医院,后来有11人被拘。

  最终,老街消失,陈光标捐建的农贸市场开始兴旺――在孙银侠等几十位老街居民眼中,陈光标和这场拆迁有说不清的关系:“如果老街继续存在,农贸市场就没人气,他的沿街房不好卖。”

  2007年5月,陈光标捐建的称投资达2600万元的“泗洪县天岗湖古建式阳光老年人活动中心(下简称老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这个占地四十余亩的“老年活动中心”,绝大部分占的是农田。

  这引发很多村民的不满――“这一古建花园对社会有多大贡献,给群众带来多少好处?”在一份“哀告求救书”上,天岗湖乡联淮村七组的部分村民这样写道。“遇有上级领导来参观,就会组织敬老院的老人来活动一下,平时很少有人去。”

  2010年9月下旬,本刊记者实地探寻了这座“老年活动中心”: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天鹅畅游、垂柳依依,可园内游人极少。部分绿地还被陈光标父母种上水稻等农作物,游乐设施上布满了灰尘。

  “从(老年活动中心)开建,到现在,我一次没进去过,看到就伤心。” 60岁的陈立珍说,他们曾就陈光标占用耕地的事情上访,北京、南京都去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答复他们,陈光标捐建的“老年活动中心”,省里“只批了24亩地”。

  “实际占了四十多亩,多十几亩。”陈立珍说,告了好多年,一直没人管,而且陈的父母住在“老年活动中心”里。其中一幢装修精致的别墅也是陈光标回来住,“这哪里是捐,分明是他们陈家的后花园!”

  “我不姓假”

  陈光标的发迹充满传奇。

  很多乡邻认为,这个初中都没毕业、曾在天岗湖街上做小生意的农民去了南京,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善人,缘由颇为神秘。“都听说他搞拆迁,但具体钱怎么来的,不知道。”

  陈光标对自己童年的表述是:“生下来到10岁之前,几乎没有吃过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先后饿死。”为了挣足1块8毛钱的学费,他拿桶从井中提水,然后挑到离家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

  乡邻们证实了陈家曾经的贫困――泗洪县是江苏省最穷的几个县之一,而天岗湖因为距离县城遥远、资源匮乏,曾是该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陈的前岳父白光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陈光标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后,看上他女儿白红――“两家是亲戚,认识早,陈光标嘴巴又好(能说会道之意)。”家里人不大情愿,但白红还是和他成了夫妻。

  再婚后的陈光标和白红一起去南京打拼。他在街头当起了江湖郎中――“穿一身白大褂,一副支架上放着仪器,给路过的人看病。仪器检查完,然后开出药方,对方给几块钱,一天能挣个百把块钱。”

  至今还能查到陈光标当年发明的诊疗仪器的专利网址(配图)。后来,陈说服朋友娄某出资合办南京红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该仪器,他本人负责推销。“红是他前妻白红的红,光是陈光标的光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证实,他,包括陈光标本人,都不相信这种诊疗仪器真能测出人身体某部位的病变,加以治疗。理由之一是,“从来没见他(陈光标),给自己和家人看过病。”在新街口老邮局旁做了十多年买卖的沈师傅回忆,他们曾给当时的陈光标取名“假医生”,陈回敬:“别叫我假医生,我不姓假。”

  后来,陈光标对媒体称,他那时候“一年之内,第一桶金已经轻轻松松地达到一千多万元”。

  这个说法被其前岳父白光否认。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告诉本刊,陈光标卖治病仪没挣到什么钱,后来转型生产电动自行车,依然没什么钱――“还向我们老两口借了一万多,至今未还。”

  与白光夫妇说法相互印证的是,面对本刊记者追问,陈光标坦言,和第二任妻子白红离婚时,他依然是一穷二白――“房子、汽车全都给了老婆”,“身上只带了3000元,开始重新创业。”

  “赚钱比吃屎还难”

  陈光标再一次“创业”,选择了废旧厂房拆迁。

  按照其说了无数次的说法,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标得知,为配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由于亲戚中有人干这一行,他决定加入,试试运气。

  于是,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简称“黄埔再生”)的前身――黄埔拆迁公司成立了。

  经过招投标,陈拿下了老展览馆拆迁工程。“一接手才知道,这看起来破旧的老展览馆简直就是一座‘富矿’,仅拆下来的废钢材就卖了四百多万元。刨去工人工资等成本,陈光标净赚了285万元。”

  “2005年,公司工程量已达到了20亿元。”陈光标说。

  记者调阅的“黄埔再生”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直到2008年,其全年营业收入才四千多万,除去债务,公司净资产仅1300多万,当年亏损额达四百多万,无法达到亿元企业的规模。

  查询2006、2007年“江苏民营企业100强”,也未见“黄埔再生”上榜。2006年,排在第100位的企业年营业收入19.7亿;2007年,排第100位的企业年营业收入为31.73亿。

  2010年9月27日,在复旦大学演讲时,陈光标依然说:“去年,我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03亿,净利润达到4个多亿。”

  哪里接到那么多工程,钱是如何赚到的,对于这类问题,陈光标最常见的回答是,“涉及商业机密。”

  在南京从事工业厂房拆迁的友联专业拆除公司的黄先生告诉本刊,和民用建筑不同,工业厂房拆迁是拆迁方给被拆迁方钱――很多厂房里有钢、铁、铜等贵金属,“即便给对方钱也有利润”。

  黄介绍,从事这个行业,除去对厂房评估需要专业经验,其他相对简单――“设备只要有捣机、挖掘机就够了,师傅要有经验一点,10000平米的厂房大概有10个工人就够用了。”

  “干我们这行,主要是拿合同难。”黄先生说,很多通知去竞标的,都是“陪太子读书”,走过场而已。也许正基于此,陈光标常对媒体感叹,“拿不到一手工程”――“一手企业利润可达10%~13%左右,而二手、三手承包商的利润只能达到4%左右。所以,我陈光标赚钱,其实比吃屎还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政府不必“劫富济贫”
下一篇:股神巴菲特改口认错:头号接班人的行为不可原谅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