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上海委托律师,就方舟子说他“代笔”一事提起诉讼,索赔10万元。
韩寒有条件有能力自证,且自证成本低,其地位、权力和影响使他具有较强的抗御侵害的能力
作为一个阶层,“社会名流”和“公共官员”一样很容易接触利用大众传媒,既可以影响政策又能够反击就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所提出的批评。比之于一般老百姓,“公众人物”有更多的渠道为不属实的报道进行纠正,从而对自己的名誉进行维护。
也就是说,公众人物的地位、权力和影响使他具有较强的抗御侵害的能力。比如《南方体育》关于李章洙“收黑钱”的报道,李章洙认为不实,早已经通过媒体把他的声音反映给了读者,即使报道不实,它的影响力也已经得到了削弱
面对诉讼,方舟子称稍后还将公布更多相关证据。
方舟子与韩寒地位均势,对韩寒的不实质疑其有能力自证自辩,对普通人的质疑才会使其“身败名裂”
相反,如果不实质疑的对象是一个普通百姓的话,他就没有这样多的渠道和机会讲述自己的看法,为自己自辩。社会生活经验表明,对于普通人的不实质疑,往往将该人置于无可自辩的困境,他很难有自辩和澄清真相的机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无法与方舟子相比。
而质疑公众人物的作品代笔、抄袭或胡编滥造,不能说不影响社会对其道德品质的评价,不能说不损及其名誉。但他有能力、有机会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发表反批评的文章以自辩,以证明自己没有抄袭、不是胡编滥造;即使他放弃自辩的权利和机会,他的作品也摆在那里
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曾持续质疑《静静的顿河》抄袭白军军官的手稿。
索尔仁尼琴指责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剽窃,一大理由是20多岁的肖无法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众所周知,《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名著。然而,自从《静静的顿河》出版起,俄国文学界就有质疑其剽窃的声音。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肖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
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质疑派的理由是,20岁出头的肖洛霍夫以其年纪无法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一战开始时肖年仅10岁却能如此生动精确的描写战争景象,并且肖洛霍夫非哥萨克民族,却能对顿河流域哥萨克民族的生活与战争有生动描写,年仅23岁的作家,一没受过教育,二没生长背景,要完成这部巨作实在不可能。事实上自《顿河》后,他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家从来不怕质疑
由于后来肖洛霍夫成为“体制内作家”,曾为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所以苏联《真理报》曾称质疑者肖洛霍夫剽窃的指控是“恶意诽谤”。但对于质疑派的指责,肖洛霍夫自己一生未发表意见,虽然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肖洛霍夫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但对肖洛霍夫的质疑仍然没有结束,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仍然有质疑的文章不断的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上。
对一部存在疑点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提出质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便质疑的内容并非文学性高低,而是代笔,抄袭或者剽窃。韩寒当然有权起诉,但有权起诉并不意味着方舟子无权质疑
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质疑,即便质疑不实亦可免责并非完全剥夺公众人物维护名誉的权利,而是提高其举证难度,提高门槛以保证言论和批评自由。宽容不仅仅是对正确言论的宽容,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布伦南曾说:“犯错误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真理传播需要这种生存空间。”而在沙利文案判词中曾有以下话语:“如果陪审团发现有虚假言词和恶意,公民个人就要对过激言论所造成的损害负责,那么,毫无疑问,公共辩论将受到抑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