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中学,1965年-1968年,令政策在此读书。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图
1971年,常乐公社医院欢送令政策合影留念。前排左四为19岁的令政策。
1978年,山西平陆团县委一班人,中间为令计划。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翻拍
1985年,令计划、令完成兄弟曾合著《经营管理诀窍》一书。 资料图
在常乐中学高中部,令计划在一班,令狐路线在二班。他们的高中同学回忆,令计划就坐在第一排,长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有虎牙和小酒窝,用平陆话形容就是“小亲小亲”的。
“成绩不错,能进班里前10名。”几位高中同学都记得,令计划语文学得最好,字也写得好看,一出黑板报就要靠他。
其时,虽然出身干部子女,令计划平时没什么架子,穿着也很朴素,身上的补丁比同学们都多。
但另一方面,他又有种普通少年身上少有的稳重,比如从不和同学打闹,也从不参与班上的小团体、小帮派。
相比之下,姐姐令狐路线就要高调不少。
她是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扮演过《红灯记》里的李玉梅。
“文革”期间,学校的批斗、游行一场接一场,个子小小、扎两个小辫子的令狐路线是站在队前或台上大声呼口号的姑娘。
这也再次印证了令狐野一家的“红色基因”——父亲不给富农看病、看重阶级成分,孩子是红卫兵的杰出代表,就连早早去参军的老大令方针,也给人留下善于搞活气氛、毛主席语录歌张口就来的激进形象。
1971年夏天,公社医院抓药员令政策成为令狐家第二个走出平陆的孩子。
公开资料显示,他先是进入运城地委机要办公室,之后又去了山西省委办公厅机要处工作。
据平陆县人事局一位退休老干部对澎湃新闻回忆,当年省里要抽调一名机要员,平陆县领导班子专门开会研究,读过书、家庭成分好、表现优秀的令政策脱颖而出,直接调到了省里。
为了欢送这个即将走出去的年轻人,常乐公社医院还特别合影留念。在这张老照片上,19岁的令政策穿着白色背心,坐在前排中间,表情青涩懵懂
印刷工人
说到令狐一家,不少人有个疑问——姓氏。
按照平陆当地习惯,“令狐”简称“狐”,比如令狐野,大家平时就叫他“狐野”。
可若干年后,当他的孩子亮相于公众视野,“狐”字已不见踪影,单留一个“令”字为名字打头。
对于这一变化,令计划的多位同学回忆,初中时“令计划”和“狐计划”就在班上通用。到了高中时,“令计划”正式取代了“令狐计划”。
究其原因,大家推测有两点:一来“狐”不好听,又和“胡”字谐音。“狐计划”读起来,有“胡乱计划”之嫌。
另外,“令狐”作为姓氏,过去的写法是上面一个“令”字,下面一个“狐”字,写起来比较复杂,所以简化为“令”。
常乐小镇高中生令计划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小小变动,会在多年后引发猜测。此后,他们兄弟几人都改姓“令”,唯一没改的是令狐路线。
1972年12月,令计划和姐姐令狐路线高中毕业。
因为都是城市户口,两人以知青身份在本村下乡。前者在公社农机站当车工,后者在村里分管宣传队,相当于副支书。
没过多久,平陆县印刷厂正式招工。成分好、读过书、又是干部家庭出身的令计划顺理成章被招入,成为印刷车间的一名工人。
当年的平陆县,能进印刷厂已经是不错的工作,普通工人每个月都有十七八元的工资。
令计划还是不改以往的劲头。他总是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要么忙着干活,要么闷头看书、练字。
“休息的时候,我们都出去打篮球,他都不去。”曾和令计划同在印刷厂工作的老同事对这位旧友钦佩有加。
据他介绍,当年厂里放假,令计划就背个黄挎包,和大家一起沿着黄河徒步五六个小时回到家。
令计划在县印刷厂工作时有一位师傅。对于徒弟,这位曾经的师傅评价是眼勤手快、小心谨慎,不像其他年轻人那样吹牛说大话。
因此,当令计划从印刷厂调到团县委时,他的师傅一点都不惊讶。据其回忆,印刷厂经常要印一些政府文件和会议材料,和县委、县政府的人打交道比较多。
再加上令计划是“十三级干部”家的孩子,县里对他本来就比较留意。几次接触后,一位县领导对他十分赏识,就把人推荐到了团县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