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观看《江姐》天幕灯光打不出来,岂不要砸锅!空政文工团的领导无计可施,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就在毛泽东步入小礼堂大门的同时,两位出去买线的同志,背着电源线,气喘吁吁地跑到了舞台上。他们连话都来不及说,十分麻利地接上了电源线,一推电闸,灯光亮了。团领导们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毛泽东看戏很能入戏。他聚精会神,看得十分认真。当看到江姐被甫志高出卖时,他瞪着眼,板着脸,一副生气的模样;当看到满口四川话的蒋对章和警察局长、沈养斋那一段戏时,他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观看演出期间,毛泽东说了一句话:“江姐那么好的一个同志,为什么让她死了呢?”
周恩来坐在旁边听到了,笑了笑,没吱声。
江青却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
毛泽东对刘素媛说:“是否可以不要江姐死……让双枪老太婆带兵把沈醉包围,要抓住嘛……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空政文工团春风得意,没想到惹恼了江青
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首要位置刊登了毛泽东观看歌剧《江姐》的消息和他同剧组全体同志的合影照片。
也就是在这一天—1964年10月14恩日,刘素媛又去了中南海。在大书房里,毛泽东高兴地对刘素媛说:“你们的歌剧剧本改写得不错嘛。作者是谁啊?”
“作者名叫阎肃。”刘素媛一边回答,一边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阎肃”两个字,递给毛泽东看。
“这个人懂得古语喽!”毛泽东夸奖道。
接着,毛泽东又谈起了有关歌剧《江姐》的修改问题。他说:“是否可以不要江姐死,要把沈养斋抓住。沈醉在北京嘛,大特务头子,早已被我们抓住了,沈醉的检查我都看过了。”
听毛泽东这么一说,刘素媛才得知,剧中沈养斋的人物原型,原来就是沈醉。
至于如何不叫剧中的江姐死,毛泽东似乎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如何抓住沈醉,毛泽东的办法还挺多。毕竟他指挥过千军万马,抓一个沈醉,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毛泽东对刘素媛说:“让双枪老太婆把沈醉包围,不要他跑掉了,要抓住。”
1964年10月22日,空政文工团开始在南京演出歌剧《江姐》。
南京之前,刘素媛到中南海向毛泽东辞行。
当毛泽东得知空政文工团的歌剧《江姐》准备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时,非常高兴。他对刘素媛说:“好嘛!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你们可以走遍全国了,到处演出啦!”
毛泽东观看歌剧《江姐》那天,刘亚楼正在南京主持一个会议,当天晚上他就得知了这一喜讯。刘素媛随文工团抵达南京后,刘亚楼很快就接见了她。南京空军文工团借着空政文工团在南京的机会,学演歌剧《江姐》。当他们向刘亚楼汇报演出时,刘亚楼特地叫刘素媛坐在自己的身边,一道观看南空文工团演出的《江姐》。在南京期间,刘素媛还把毛泽东有关歌剧《江姐》的几次谈话,详细地向刘亚楼做了汇报。
对于毛泽东的指示,刘亚楼非常重视。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他也多次叫人打电话,要求空政文工团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把《江姐》修改好。
1964年11月15日,空政文工团携大型歌剧《江姐》抵达上海,在48天内,共演出43场,场场爆满,观众达7。2万多人次。
上海电视台5次转播演出实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用实况转播、教唱等形式,介绍《江姐》达29次之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江姐》的图片;中国唱片社灌制了《江姐》的唱片;上海同时出现了6家演出《江姐》的剧团……
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原型《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泸剧团创作的。结果,他们也赶时髦,撤下《芦荡火种》不演,改演《江姐》去了。
1965年1月14日,空政文工团抵达广州。1月17日,邓小平、陶铸等观看了歌剧《江姐》。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京剧院一团的京剧《红灯记》也抵达广州。
空政文工团在广州演罢,又去了深圳。香港观众闻讯,纷纷前往深圳观看。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接二连三地刊登石慧、梁珊、朱虹、陈思思、楚原等电影明星在深圳与空军演员的合影照片,以及她们看完歌剧《江姐》后的观感。
离开了深圳,文工团回到广州继续演出。
空政文工团春风得意,没想到惹恼了江青。
歌剧《江姐》在广州、深圳大红大紫、无形之中,与也在广州演出的京剧《红灯记》唱起了对台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