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美国在中国的逃犯不少于中国在美国的逃犯(组图)

www.sinoca.com 2013-11-04  瞭望东方周刊


  缔结引渡条约主要障碍是美国国会

  记者:美国现在已经和100多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却没有和中国缔结引渡条约。这里面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黄风:主要障碍来自于美国国会,美国国会有一种成见,对中国刑事法制不信任。国会的一些人受以往的舆论和政治偏见的影响,对中国法制和人权保护制度缺乏了解。

  JLG开专家会议时美国国会人员不参加,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的官员也都无能为力。从中国方面讲,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宣传自己法制的进步和人权保护方面的进步,以消除成见。

  这几年我们的执法机关摸索出了一套替代措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赖昌星案使用的移民法遣返方式,针对邓心志、李东哲等人的劝返方式,以及针对余振东和“二许”的异地追诉方式。

  记者:替代措施有哪些局限性?

  黄风:替代措施完全是由对方根据自己的国内法自由裁量。替代措施中用得最多的是移民法遣返,即把罪犯作为非法移民遣返。但被遣返者会打着保护人权的名义提出异议,美国移民法庭特别重视人权保护问题。

  另外,遣返非法移民和引渡不一样,引渡是把逃犯送到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国家,移民法的遣返只要驱逐出境就完成任务了,而且美国的移民法允许被驱逐出境的人选择出境后前往的地点,如果这个人不配合,就不能实现对他的刑事追诉。

  中国方面实际上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引渡法规定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只要是遵循相关原则就可以引渡,但是美国方面要引渡必须依据条约。

  现在和美国缔结引渡条约的主要障碍就在美国国会。其实,美国政府也感觉到有加强追逃方面合作的需要,他们也想缔结中美双边引渡条约---美国在中国的逃犯,数量上并不少于中国在美国的逃犯。

  美方“旁门左道”给合作带来阴影

  记者:你在2007年8月曾作为中国专家组的特邀顾问赴美参加JLG专家组会议,就你观察,这些年来,美国方面向中国寻求执法合作的需求是否有增加趋势?

  黄风:现在中美合作是互有需要。司法部主管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和公安部主管执法合作的工作人员都有统计,近年来,美国提出的司法协助请求和执法合作请求,在数量上都超过了中方提出的请求。所以中美合作是对两国发展都有利,符合两国利益。

  开会只是推动,要真正取得成果,还得建立一种常态化、法制化的联系途径和合作程序。

  中美之间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一开始是美国比较强调采用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现在中国更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事实已经给双方合作蒙上了阴影。

  记者: “阴影”指的是?

  黄风:比如为了引渡中国公民,美国经常会采取诱捕的方式,设一个圈套,把中国公民引诱到外国某处将其拘捕,再从这个国家引渡到美国。这几年发生了类似案件。

  美国制造这种引渡陷阱,受到损害的将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和中美两国司法合作的发展前景。

  从某种意义来讲,这种做法是对中国一些禁止性法律规定的规避,如果把这种做法常态化,也不利于两国建立一种稳定的引渡合作关系。

  美国经常通过诱捕,甚至通过绑架、在境外击毙的方式缉捕犯罪分子,这些方式都是违反国际法和有关国家的国内法的,对国际刑事合作会造成很重大的影响。

  国际间的执法合作如果不能实现常态化和法制化,老是靠一些旁门左道,对于两国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会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中美之间的执法合作与其他国家相比,效果是最显著的吗?未来中美执法合作会突破法律上的障碍吗?

  黄风:刑事合作的三个领域,在追逃问题上中美之间合作较差,而后两个领域合作比较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亚于美国与其盟国的刑事合作关系。

  我国和36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其中主要是我们周边的国家。这几年我们也和欧盟的一些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澳大利亚,缔结了引渡条约。

  在国际执法合作方面,中方努力实现常态化和法制化,现在的办案效率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

  中美之间执法合作要想取得根本性的进步,我个人觉得还需要在引渡问题上实现突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深圳一百货大楼失火六个多小时 被烧至空架(组图)
下一篇:央视揭秘北京街头“包小姐” 并非是色情服务(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