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表态“要上网就上外网”
对于官员财产公示,贾汪区委书记的态度是“要上网就上外网,要公开就彻底公开”
在刘尊华看来,贾汪“勤廉评价系统”格局完整,已经初步发挥了沟通、公开和监督的作用,省内其他市纪委的同行也对这套系统感兴趣。“把网络和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它才有生命力。”他说。
不过贾汪并非“勤廉评价系统”的原创者。在网上能搜到,甘肃省张掖市也有一个勤廉度评价系统,两个网站“长得极像”。这个网站于2011年3月正式上线,至今尚在运转,网页上看到公众对干部的廉政评价分值。凡是贾汪的网站中有的内容,在这里大都能找到身影。
记者比较发现,张掖的网站没有绩效评价板块。“区别是,他们搞的是廉政部分,我们把勤和廉放到一起去。还加了督查等几个栏目,公开是很必要的,但只公开不督查不行。”刘尊华说。
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在张掖的网站上,领导干部信息公开的“廉洁自律”一栏,同样要求填写个人住房、收入等情况,配偶、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及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情况。但官员填的基本是警句或空话,而贾汪则落到了实处。
“张掖的网站,以前我看到有一部分干部是填了(财产)的,不过没去监督,很多人就没填。但是我们要求都填写。如果不公开,群众怎么监督?”刘尊华说,财产公开是领导信息公开非常必要的一部分,正是看重这点,他们要求必填。“有人一开始以为填报财产就是写口号,都被我们打回去。有干部一直没填的,我们也会督促提醒他。不填的话,系统也会自动预警。”
但目前晒出来的情况,只有1人填了3套房,68.2%只有一套房。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网友表示怀疑。有网友在西祠胡同徐州论坛上发起晒家底的话题,第一条跟帖就很辛辣:“猛一看,个个都那么廉政。”
对于晒得不够实的质疑,贾汪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秋月曾对媒体表示:“现在瞒报是诚信问题,万一哪天被举报,就是违纪问题,轻重自知。再说,天天面对自己的虚假承诺,也是一种无形压力,多少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如果是假的,心里会发虚。要让纪委来讲,不如主动更改。老百姓关注度高了,会有人被举报。”
在执行晒家底制度时,贾汪区纪委也得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据《新华日报》报道,贾汪区委书记吴新福曾对此表态:“要公示就一视同仁,要上网就上外网,要公开就彻底公开。或许,还能为全国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制度探条路。”刘尊华说,纪委没遇到什么阻力。
自2009年以来,各地展开了一些官员财产公示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试点最终流产。在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公示官员财产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官员提拔任命前,另外,相关部门虽在公示栏、内网公开,即使在外网,公示数日便撤销,并没有形成常态和长效机制。
而贾汪的做法则让人眼前一亮数百名干部的家庭财产信息,在网上一晒就是半年多。但是,当社会舆论分析改革试点再现时,刘尊华却向记者表示:“财产公示只是官员信息公开的一小部分,整个勤廉评价系统才代表我们的探索。”
一个大的背景是,近年来,江苏省纪委一直在致力于推广勤廉测评体系。早在2006年,苏州太仓市就在推广村级勤廉指数测评,通过群众给政府打分,计算出量化的勤廉指数。去年8月,江苏省纪委在太仓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苏州和太仓经验。
去年9月,徐州市纪委在市党代会上提出建立勤廉评价体系,并提出“两个习惯”要求,即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同样是在去年,贾汪区委区政府交给区纪委一个课题: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促进贾汪的绿色崛起。
虽然官方并不愿意突出试点的意义,但贾汪明显比张掖走得更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教授分析,财产公开是一个原则性要求,是否能够做到,还取决于后台的很多配套制度。“首先是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和决心问题,第二是制度要求本身的严肃性,如果有个别干部拒不按要求公示财产,就一定要有制约手段。”
处级干部不晒家底引质疑
因为书记、区长不参与财产公示,有基层干部对此提出质疑。专家则表示,财产公示须建监督机制加以保障
在程文浩看来,贾汪目前的做法,已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贾汪公示官员财产信息,基本实现向该地区科级干部的全覆盖,公布的信息也非常具体。最重要的一点,它突破了系统内公示的方式,实现了向社会的公开。
虽然贾汪“一把手”发话探路官员财产公示,在被追问如何跟进和完善财产公示制度时,刘尊华还是显得谨慎。
他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官员财产不实的举报,“单位可以监督,群众也可以举报。举报可以通过电话、信访、信件,或者通过网站的举报中心。对于举报我们会排查,对不规范的,提出批评教育督促整改,发现违规的会作处理。”
囿于区县的职能权限,贾汪目前晒出来的干部还都是科级的,区委书记和区长等处级干部,并不在公示财产的范围内。这点也引质疑。一名被晒的乡镇科级干部就表示,贾汪晒家底,也只是拿小干部来玩一玩,“往上走很难。”他认为,官员腐败程度主要由权力位置的高低决定,“像我们这种小干部,想腐败也没有资源腐败,最多是作风方面的问题。”
在肯定贾汪探索对当地有益的前提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如海教授分析,单纯看科级干部公示财产问题,其意义并不太大。他认为,财产公示的对象,关键在于升居高位或要位、掌握资源的部门官员。
但程文浩并不赞同李如海的看法。
“高级干部并非就一定财产更多,基层干部并非就一定财产更少。有些基层干部很有实权,可能他的实际财产比上级还要多得多。”程文浩强调,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实际上更能影响老百姓对党政部门的印象。
在徐州市纪委的布局中,贾汪已走在全市勤廉建设和创新的前列。记者获悉,今年7月,市级勤廉评价系统建设已成功列入市科技项目。
徐州市纪委常委刘志军主抓勤廉评价体系建设。8月30日,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通过短信回复:“勤廉评价体系研究立项后正委托中国矿业大学课题组调研,进入实施还需要时间。”
不过,徐州市纪委常委马涛解释,该项目推广的是勤廉评价系统,至于官员财产公示,还要再观察贾汪的成果,“逐步成熟后我们再做。”
“公示之后也要形成监督机制。如果晒得不够全,不强化公示和监督细则,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李如海教授认为,官员财产公示是一个复杂问题,贾汪下一步怎么走,关键要看当地领导班子能否达成持之以恒的共识。
“信息的发布范围取决于它的发布渠道。发在内网上公示,与放在官网上向全社会公开,其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贾汪区的做法等于把信息向全社会公开,从渠道上来说是非常彻底的。”程文浩认为,至少从目前来讲,贾汪的创新已经突破了一个重大的心理障碍,即官员的个人财产信息能不能向全社会公开。“在这个问题上,贾汪为国内其他地方闯出了一条新路。”(记者李显峰实习记者陈昕汝)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