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两个普通人数年执着“营销”,冀望集聚民间力量托起老百姓自己的草根偶像。他们成功了,白方礼成为一个道德符号,成为白方礼们的代表,但他们自身的人生轨迹,却难以甩脱“精神病”的标签。
摘要:2012年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感动中国》录制现场,白西骞站在后台处,看着白方礼小学的30名学生,簇拥着白方礼生前使用过的三轮车缓缓走到台前,难抑激动地再次哭了。
2012年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感动中国》录制现场,白西骞站在后台处,看着白方礼小学的30名学生,簇拥着白方礼生前使用过的三轮车缓缓走到台前,难抑激动地再次哭了。
2月3日,节目播出当晚,天津大港开往火车站的一辆出租车里,替班司机李佳伦的电话突然热闹起来。等他收班,《感动中国》节目已经播完,他赶紧更新了条微博:“今天,央视正式忏悔了,白方礼老人再次感动了中国……它意味着《白方礼》不再是一个蹬三轮车的白方礼了,从此《白方礼》变成了一个符号”。
在去世6年多后,生前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支教助学的老人白方礼终于被《感动中国》栏目评为致敬人物,此前,他两度入围,两度落选。
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说:“在过去的岁月当中,像白方礼老人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白方礼这样的故事,还在延续,而这样的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感动中国走过十年的时候,请接受我们的特别敬意―――白方礼们。”这样的“白方礼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也成为感动中国十年的历史中唯一一次没有颁奖词的表彰。
在这份名单上,很多人默默无闻,但李佳伦和白西骞肯定名列其中。
这两个人,一个倾家荡产,终于自费拍出电影《白方礼》;一个奔走呼告,筹建白方礼纪念馆。
在宣传白方礼的路上,白西骞与李佳伦相互取暖,白西骞说,“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不好好做自己的生意,养家糊口,偏要为了一个三轮车夫拍什么电影,典当公司,卖掉车子,处理房子,弄得妻儿老小租房而居,岂不是神经病?相比之下,我做到的不足百分之一”。
两个普通人数年执着“营销”,冀望集聚民间力量托起老百姓自己的草根偶像。他们成功了,白方礼成为一个道德符号,成为白方礼们的代表,但他们自身的人生轨迹,却难以甩脱“精神病”的标签。
“要让白大爷感动中国”
已是2月4日凌晨,李佳伦仍沉浸在“白方礼终于感动中国,感动C C T V”的兴奋中,回到大港兴华里一居室的出租屋,李佳伦用剩面条炒了一碗炸酱面,就着廉价的红星二锅头,他打开了自己五年前投拍的电影《白方礼》。
熟悉的主题曲一响,47岁的天津男人李佳伦有点控制不住眼泪,歌名就叫《感动中国》,是他去北京向作曲家求来的,正是这部电影,裹挟着他曾平常富足的生活,闯进了不可控的新车道。
遇见白方礼的1994年,李佳伦29岁,是个影视发烧友,而白方礼已经是天津家喻户晓的全国支教模范。天津电视台以白方礼蹬三轮车支教助学为原型,拍摄两集电视剧《心愿》,李佳伦出演三轮车同行王大海,在剧中,他先和白方礼抢活、打架,后被感召改变开始行善。
李佳伦至今保存着电视剧《心愿》,看到剧尾片花处,70多岁的白方礼蹬着三轮车到剧组“扒头”探班,李佳伦突然兴奋起来,手臂一振,当场喊起来:“白大爷身后那个就是我”。
时隔多年,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和真正的白方礼同在一张照片上出现,当年,他不过与老人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是陌生人,第二次两人就着小烧酒、花生米对坐侃大山,有时,老人很沉默。李佳伦哄着老人,你那么厉害,收我当徒弟吧,老人说,好啊。喝完酒一扬手就去蹬三轮了。
“这下别人不能说我不认识白大爷了”,李佳伦自述的收徒一段和之后为白方礼拍电影,最后落得倾家荡产,在正常思维的人看来,总是有些“精神病”。
《心愿》拍摄结束后,两人没有联系,李佳伦从石化行业的皮包公司起家,很快做得风生水起,开了广告公司、婚庆公司,他形容自己为“奸诈的商人”,过着有车有房的富足而炫耀的生活。
2005年9月,在甘肃岳母家的李佳伦接到朋友电话,有个老爷子死了,万人空巷。上网一看,原来是自己认识的白方礼。李佳伦边看新闻边落泪,“原来老爷子后来一直蹬三轮支教,一直到老”。
沉浸在新闻中的李佳伦,心情复杂:有内疚,自己一顿饭花几千元,怎么就没帮帮白大爷;有后悔,怎么就没和白大爷一直联系多学学他;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白大爷走时的眼睛,和已逝父亲弥留之际的眼睛一模一样……
李佳伦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当到连长,转业后却辗转打短工,最后的职业是看大门的。白大爷说,他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了,这句话,李佳伦也曾无数次从父亲的嘴里听过。在他看来,如果父亲能读报纸,会写上几百字,最“损”的结局也应该是局级。
在当时妻子看来,不停哭着的丈夫有点精神病,李佳伦自觉陷入了某种固执的情绪当中,仿佛一个漩涡,出不来,脑子里回旋的总是一句话,这样一个好人,为什么感动不了中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