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太原理工何以103人逾期不归?解读公派留学现状

www.sinoca.com 2011-12-28  腾讯



  大多数人才、最好的人才仍然留在了国外

饶毅竞选院士经历说明海归之难

  留学生的整体返国比例不断降低

  97年以来,公派留学生的返国比例确实提高了,但加入数量庞大的自费留学生以后,整体返国比例反而下降了。

  如《中国统计年鉴》 的数据就显示,92年中国留学生的净回归率达到了50.39%,而2006年该数字仅为25.09%。教育部的数据则显示,1978到2007年中国共有121.2万人出国留学,返国人数不到32万,整体返国率仅为26.38%。而据《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的统计,则显示1978~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共162.07万人,学成回国人数仅49.74万人。返国率也不到3成。

  最顶尖的学生和学者,多数仍留在国外,尤其是美国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数据则显示,最近这些年在美国的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占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96至97学年,中国学生占外国学生的比例为7.8%,中国学者占外国学者的比例为15.6%,而06至0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提升到了11.6%和20.5%。

  未归国的海外人才,不仅在量上面十分巨大,在质方面也十分出色。来自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表明。在过去25年中,中国学生是从美国大学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数最多的外国学生。他们中很多人在获得博士学位时明确表示有计划留在美国。著名的海归学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曾介绍,单是在美国大学做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华人生物学家有2500多位。

  相比之下,“海归”学者的水平则差强人意。知名的中国科学界观察家曹聪博士指出,尽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以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大多具有在海外求学和研究的经历,但从国外院校获得博士学位者不到一半。总体而言,他们不太容易在海外找到永久性职位,学术水平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难与仍然滞留海外的学者相提并论。有些学者“海归”仅仅是为了中国的机会。

  而在国外拥有永久性职位的学者、即海外留学人员中最优秀的那部分、却较少有回国效力者。这就是为什么饶毅、施一公这种顶尖人才在前几年返国,引起了海外华人学术界的震动。

  所以说,中国的留学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中国人才投入美国怀抱”的原因何在

  为什么中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对海外学者许以重任之际,“人才回流”仍然不那么容易呢?

  曹聪博士分析称,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一般要化5-10年时间,其间,学者与出国前所在的单位的关系会变得不那么紧密,他们的导师可能已经退休。换言之,他们回国后、至少在启动阶段,往往面临缺乏专业或社会网络支撑的困难。对“海归”而言,国外资历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关系更重要。只有与政府官员和拥有资源分配能力的人有紧密关系才能够成功调适,甚至取得巨大的收益。讲政治仍然是科学家生存乃至晋升的重要因素。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竞选中科院院士第一轮就被淘汰的例子,再也恰当不过地诠释了这一现象。

  此外,由于处于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人数仍然较少,“海归”学者有可能找不到同行分享信息、讨论研究、寻求帮助。同时,国内的学术评价注重短、平、快,不允许失败,不注重前瞻性思考,对于海归学者来说,难以适应。另外,学术腐败、政治气候、同行排斥也都是海外人才考虑归国时的迟疑因素。

  不必强求海外学者“以爱国的热情回国效力”

当年的热血海归赵九章郁郁不得志

  1950年代,钱学森、邓稼先们的回国是因为对建设新中国充满向往;而改革开放初期以公派为主的留学生往往也对中国的四化抱有使命感。但随着国家的不断开放,留学生返国率的不断下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1978年,邓小平提议公派留学生时,称“即使一千人跑掉一百个,也只占十分之一,还剩九百个”,92年南巡之时,邓小平重提公派留学,这时已改口称“即使留学生有半数逾期不归,仍然有一半的人可以帮助国家”。

  但到今天,留学生整体的返国率已经只有25% 左右,人才流失严重,但这到底是不是很可怕的现象,而我们需要唤醒留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都纷纷回国效力呢?

  在一个日趋开放的社会,这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当年国家就留学政策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十二字方针时,之所以要提“来去自由”,就是因为明白学术研究有其客观规律――在建国初期,一些在国外本来极有前途的科学家如赵九章等凭着一腔热情毅然回国,但国内的学术环境让这些科学家没能取得他们应得的学术成就,这是非常遗憾的事。但国内大多数人的人才观,仍仅限于“邓稼先好、杨振宁坏”,这无疑是非常落伍的。

  事实上,在今天,全球科技不仅讲竞争,也讲合作共享。即便在别的国家,中国科学家也能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而中国科技事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就需要提供更优越的研究环境、更好的报酬,在利益驱动之下,返国自然会成为海外中国优秀学者的首选。甚至中国还能引入洋人科学家,以学术交流中心的姿态,成为世界科学重镇。

  饶毅、施一公等突出人才的回归,标志海外华人学者对国内的科学事业仍具信心。但纵观近代发展历史,科学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社会整体进步到一定程度,科学界的繁荣才会真正到来。中国要努力营造这个环境,而目前还差的很远。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山西运城原市委副书记之子犯罪获释 还变副处长
下一篇: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行动 大陆3.2亿农民进城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